我们知道,人类的教育一存在,教学相长这种教育现象就存在着。
各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很容易发现一种教育现象,即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素质高的教师能启发、提高学生;同样,素质高的学生,或者是学生有时表现出的高素质,也能启发、提高教师。两千多年前的《学记》把这种教育现象,总结为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四个字:“教学相长”。
所谓教学相长,一般认为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知识与智慧的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教学相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许多人也把它当成是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更有人认为它是一条教育教学规律。
由于这种教育现象,或潜在的教学原则,或教育教学规律的存在,在当代,在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教书的教师,自身水平更容易得到发展和提高,也更容易享受到职业幸福感。这是教学相长给重点学校教师的最好礼物之一。
但是,除我以外,迄今还没有人提出有另一种相反的教育现象或规律存在着,这种现象或规律叫“教学相蠢”。
在好几年前,我就在讲座和文章中指出我观察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即比较笨、比较蠢的教师,固然会把学生越教越笨越教越蠢;而在生源差的学校做教师,教师自身往往也会越教越笨越教越蠢。你到不同生源的学校(无论大学、中学、小学)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同校同专业同时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在生源一流的学校工作的,后来成为杰出教师或优秀专家学者乃至院士的人比例就高,而到生源二流三流四流学校工作的教师,若干年后大部分人沦为不入流之辈。我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教学相蠢”。根据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师生一方的差素质,的确会导致另一方的素质下降;素质下降的一方又反过来影响另一方的素质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师生携手共退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生源差的学校往往会遭遇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教师工作得很辛苦,但不仅工作的效果不明显,且其中相当多的教师素质呈累积性逐步下降与退化趋势,甚至连气质也变得越来越差。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重点学校教书的教师,是幸福的。
也因此,我常常说,在重点学校教书的教师,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