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报道:《蒋英丽:大时代的中国女酿酒大师》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023
几年前语文味网转载了这篇关于酒的文章。转载它,绝非因被报道的女主人公漂亮(漂亮也真是漂亮得一塌糊涂),而是让我感觉到其中有和语文味、语文教学美学在本质上相一致的东西。
我特别被这篇文章中以下文字吸引:
——“了解中国白酒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白酒行业出现酒体设计非常之晚,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四川白酒行业的酿造大师们学会了用不同批次的酒互相调配,让酒更饱满,香味更醇厚,而一位优秀的酒体设计师,必须保证自己品牌的酒能保持独特的风味,性格鲜明,让顾客一喝就能分辨出来。而蒋英丽,也在这种要求下,把自己由最早的品酒大师蜕变成为勾酒大师。”
——“多种信息,多种风格的酒,要传递给人一致性,靠得就是酒体设计。”
——“这种创新的工艺,蒋英丽谈起来却很轻巧:‘一切技术,到了最后最神秘的地方,其实完全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自我强大,则判断能力变强。’”
——“上世纪70年代郎酒用后来著名的天宝洞、地宝洞来储酒,那时的蒋英丽刚工作不久,没几年,洞里面开始长出黑色的酒菌,看上去很脏,可用手一摸,什么都没有,像烟雾一样散去。一开始,酒厂的人很紧张,总是将之清理掉,最后经过酒体对比发现,这种酒菌和好酒是共生的,反过来还会促进酒分子的聚合和酒的醇化程度,这些都是他们在摸索中慢慢掌握的。无数细节的累积,使蒋英丽开始逐渐掌握独到技术,成为酒体设计的中心力量。”
这些文字实际上在谈美学,在谈审美把握。
任何事物到了审美层面,其道理都是一致的。
当下中国语文教学如果是一杯酒的话,那就是一杯过分单薄而淡薄的酒。
好的阅读是发现。最好的阅读是印证。
我在这篇文章中读到了和自己的语文味研究相一致的东西。
(20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