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292):中国女酿酒大师的酒体设计和语文味》
     阅读次数:88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292):中国女酿酒大师的酒体设计和语文味

少堂志林(292):中国女酿酒大师的酒体设计和语文味

2015-9-24 00:0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报道:《蒋英丽:大时代的中国女酿酒大师》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023


几年前语文味网转载了这篇关于酒的文章。转载它,绝非因被报道的女主人公漂亮(漂亮也真是漂亮得一塌糊涂),而是让我感觉到其中有和语文味、语文教学美学在本质上相一致的东西。

我特别被这篇文章中以下文字吸引:

——“了解中国白酒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白酒行业出现酒体设计非常之晚,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四川白酒行业的酿造大师们学会了用不同批次的酒互相调配,让酒更饱满,香味更醇厚,而一位优秀的酒体设计师,必须保证自己品牌的酒能保持独特的风味,性格鲜明,让顾客一喝就能分辨出来。而蒋英丽,也在这种要求下,把自己由最早的品酒大师蜕变成为勾酒大师。”

——多种信息,多种风格的酒,要传递给人一致性,靠得就是酒体设计。

——“这种创新的工艺,蒋英丽谈起来却很轻巧:‘一切技术,到了最后最神秘的地方,其实完全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自我强大,则判断能力变强。’”

——“上世纪70年代郎酒用后来著名的天宝洞、地宝洞来储酒,那时的蒋英丽刚工作不久,没几年,洞里面开始长出黑色的酒菌,看上去很脏,可用手一摸,什么都没有,像烟雾一样散去。一开始,酒厂的人很紧张,总是将之清理掉,最后经过酒体对比发现,这种酒菌和好酒是共生的,反过来还会促进酒分子的聚合和酒的醇化程度,这些都是他们在摸索中慢慢掌握的。无数细节的累积,使蒋英丽开始逐渐掌握独到技术,成为酒体设计的中心力量。”


这些文字实际上在谈美学,在谈审美把握。

任何事物到了审美层面,其道理都是一致的。

当下中国语文教学如果是一杯酒的话,那就是一杯过分单薄而淡薄的酒。

好的阅读是发现。最好的阅读是印证。

我在这篇文章中读到了和自己的语文味研究相一致的东西。

(2015/9/23)



最后更新[2015-9-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