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汪洋来稿:小说教学中如何“驱遣想象”(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阅读次数:115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汪洋来稿:小说教学中如何“驱遣想象”(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本文发表于2014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B

小说教学中如何“驱遣想象”

                           ——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汪洋

 

叶圣陶先生认为,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想象: “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却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第265

由此可见,我们在小说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驱遣想象”,这样才能使学生较深入地欣赏小说。本文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试图论述在小说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驱遣想象”。

一、   着眼于小说整体的“驱遣想象”

经典小说往往都能实现以有限寓无限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驱遣想象”,从“有限”的整体中去感受“无限”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变色龙》时,大多能读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条见风使舵、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变色龙。于是笔者问道:本文只写了一条变色龙吗?

一番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后,学生大致感悟出一下内容:

1、叶尔德林也是变色龙。要是奥楚蔑洛夫根据叶尔德林的话,误把将军哥哥家的狗打死的话,他一定会把责任推给叶尔德林。所以叶尔德林一瞬间就改变了自己的说法:“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变得真快,不愧是奥楚蔑洛夫的部下。好一条变色龙!

2、赫留金也是变色龙。被狗咬伤了手指的赫留金刚出场不是很受伤,而是很嚣张。可是从13段开始,那个很嚣张的赫留金去哪了?伶牙俐齿的赫留金从13段开始彻底失声了。纵观全文,不难得知,随着情节的发展,赫留金捉狗、打狗,想讹钱的行为很可能得罪将军了。他恐惧地“失声”了。伶牙俐齿的赫留金最终沉默不语。这说明他也在变,他也是变色龙。

3、围观者也是变色龙。小说开始时,围观者帮赫留金抓狗。课文第3段写道:“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可是在小说的结尾,他们却“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围观者从帮赫留金到嘲笑赫留金,他们也在变,他们也是变色龙。

4、无论是奥楚蔑洛夫、叶尔德林、赫留金,还是围观者,他们都在变,都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转变态度。大家都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不过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而已。当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成为“变色龙”时,这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学生的眼神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了小说的欣赏状态。笔者进一步促使他们“驱遣想象”: 本文只写了一条狗吗?

一番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后,学生大致感悟出以下内容:

1、狗是忠诚的象征,也是仗势欺人、欺软怕硬的象征。本文不仅以小猎狗的主人身份变化为线索串联故事情节,也以狗来象征人。很显然,奥楚蔑洛夫就是仗势欺人、欺软怕硬的将军的走狗。

2、叶尔德林显然是奥楚蔑洛夫的走狗。赫留金开始很嚣张,想讹一笔钱。他主要是仗自己的弟弟是宪兵的势而欺负人。他显然也是一条仗势欺人的“恶狗”。

3、围观者没有一人站出来说:将军家的狗咬了人,将军也得接受处罚。围观者没有人去嘲笑丑态百出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而去嘲笑相对弱势的赫留金。这说明围观者也是欺软怕硬,没有是非观念的“狗”。

4、大家都是狗,大家都过着狗一般的生活。在将军家的小猎狗面前,大家都暴露出狗一般的灵魂。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群狗图”。

当学生的思维渐渐走进小说的思想深处时,笔者再此促使学生“驱遣想象”: 假设奥楚蔑洛夫不变,那么会有怎样的故事?

一番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后,我们基本达成了共识:在人人都是变色龙,人人都是“狗”的社会大环境中,假如奥楚蔑洛夫不变的话,他就是悲剧英雄。所以,奥楚蔑洛夫固然可耻,可恨,但更可恨,更可耻的是造就群体变色龙,“群狗图”的俄国社会。

着眼于小说整体的“驱遣想象”,会让学生的思维渐渐走进小说的思想深处,从而深化了小说教学。

二、着眼于小说细节的“驱遣想象”

毋庸置疑,最能让读者“驱遣想象”的往往是小说的细节。

细读文本,《变色龙》一文中到处都是可以促使学生“驱遣想象”的细节。

笔者先在关于奥楚蔑洛夫的一些细节描写上促使学生“驱遣想象”。

出示幻灯片: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910段)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1920段)

这两个情节很相似,但也有不同。奥楚蔑洛夫对部下叶尔德林的称呼变化了,你从这个变化中想象到什么?

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大致感悟出以下内容:

“好像是”表明狗可能是将军家的。而“没错儿”表明狗确定是将军家的。当狗好像是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怕了,但他还能基本镇定,还没有在部下面前失态。当确定狗就是将军家的时,他恐惧得难以自持。人在恐惧状态中会出现儿童化心理,会情不自禁地喊“妈呀”,还会情不自禁地和原本关系并不密切的人亲热起来。奥楚蔑洛夫还没有恐惧到喊“妈呀”,但已经恐惧到情不自禁地和自己的部下亲热了——亲切地称部下为老弟了。这个称呼的变化表明,随着情节的发展,奥楚蔑洛夫越来越恐惧。

出示幻灯片: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好一条小狗……”(27段)

在学生齐读完27段后,笔者说道:“请大家想象一下,奥楚蔑洛夫说这番话时的表情、身体姿态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道:“奥楚蔑洛夫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弯下腰,一直弯到和狗一样高的位置。”

笔者说道:“奥楚蔑洛夫之前称呼狗都用‘它或者‘这’,而此时却用‘你’。联系上下文思考,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若有所思后,答道:“用‘它’和‘这’表明,他和狗是拉开距离的。用‘你’则表明,他和狗你我相称。 ‘好一条小狗’不仅仅是指小猎狗,奥楚蔑洛夫也是‘好一条小狗’。”

出示幻灯片: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

笔者发问:联系全文,你从“裹紧大衣”中能想象到什么?

在笔者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大致想象出以下内容:

奥楚蔑洛夫 “裹紧大衣”,不是说明当时天气很冷。从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推断,故事大约发生在六、七月份。小说两次写到了赫留金的穿着:“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从赫留金的穿着来看,天气应该不是寒冷的深秋和严冬。小说开头写到叶尔德林端着盛满醋栗的筛子。醋栗一般3月底发芽,6月中旬果实成熟。夏天,奥楚蔑洛夫却要“裹紧大衣”。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奥楚蔑洛夫因恐惧而冷汗直冒,过多的冷汗又让他禁不住打冷战,于是奥楚蔑洛夫用大衣紧紧裹住打冷战的身体。奥楚蔑洛夫明白,他和小猎狗再亲热也不能改变他曾经数次辱骂它的事实。今天围观的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要是将军的哥哥生了气,要处罚他,被围观者嘲笑的人就是他了。奥楚蔑洛夫这条权贵的走狗正面临着权贵可能的“审判”,紧紧裹着身体的大衣裹不住他内心的恐惧,他的生活将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中。

奥楚蔑洛夫身为警官,社会地位高于普通民众。可是这样的人都在权贵家的小猎狗面前媚态、丑态、狗态百出,还要因曾对小猎狗的不逊而恐惧到大热天 “裹紧大衣”。一个警官已经完全放下了人的尊严,以走狗的驯服姿态来向权贵示好了,但仍然惶惶不可终日。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小说这样写是在暗示,沙皇统治下人的尊严不如权贵的狗。

笔者再在关于赫留金的一些细节描写上促使学生“驱遣想象”。

出示幻灯片: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笔者问道:“赫留金抓狗的动作像什么?让你想象到什么?”

学生很快答道:“赫留金抓狗的动作和猎狗捕捉猎物的动作很像。狗抓狗,蛮幽默,蛮讽刺。”

出示幻灯片:

“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第2段)

笔者问道:联系全文,你从“这年月,咬人可不行”中想到什么?

学生在笔者启发下,大致感悟出以下内容:

这是个绝妙的反讽。赫留金被狗咬了,开始很嚣张。后来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慢慢地沉默下来,进而陷入恐惧之中。最后还要被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恐吓——“我早晚要收拾你”。事实证明,这年月,将军家的狗就可以咬你,将军家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还可以恐吓你。不要以为你比狗优越。这年月,在将军家的狗面前,你没有任何人的尊严与权力。不过,你本来就是一条媚上欺下、人模狗样的“恶狗”。

出示幻灯片:

“……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个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第7段)

笔者问道:联系全文,你从这句中想到什么?

在笔者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大致感悟出如下内容:

这又是一个绝妙的反讽。赫留金伶牙俐齿,可是讽刺的是,他先是被将军哥哥家的狗咬了,而后又被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反复地咬,最后还要生活在对权贵走狗奥楚蔑洛夫和沙皇走狗将军的恐惧之中。这个世界就是人人都被大大小小的奥楚蔑洛夫这样的狗咬,奥楚蔑洛夫们又被将军这些更大的狗咬。这不是人的国度,而是狗的王国。赫留金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生活的世界,对于人而言就是“没个活头”。在狗的王国里,作为“恶狗”还是可以苟活的。但是想要人的尊严,真是“没个活头”。

小说用“裹紧大衣”等描写暗示了奥楚蔑洛夫的内心恐惧,但并没有直接描写赫留金的恐惧。笔者根据赫留金的衣着,激发学生“驱遣想象”。笔者问道:“得罪了将军家的哥哥,奥楚蔑洛夫恐惧地在大热天裹紧大衣,那么赫留金该如何裹紧自己呢?”

学生回到道:“赫留金会用花布衬衣和敞着怀的坎肩裹住身体。他的样子会很滑稽,很难看。这会引来围观者更多的‘哈哈大笑’。而且他的衬衣和坎肩是无论如何也包裹不住他内心的恐惧和颤抖的身体的。”

这篇小说中值得“驱遣想象”的细节还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举例了。

行文至此,小结如下:

1、我们要善于从小说的整体和细节上发现能促使学生“驱遣想象”的话题。

2、促使学生在小说整体上“驱遣想象”,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走进小说思想感情的深处。

3、促使学生在小说细节上“驱遣想象”,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感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实现文本细读。


最后更新[2015-10-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