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15年第4期《新作文》
运用对比,表现个性
——《写人要抓住特征》写作指导课
【备课历程】
《写人要抓住特征》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写了课文“写作实践”中的作文——《我们班的牛人》。学生交上来的48篇习作,大多数只写出“牛”的外在表现,未能突出表现人物“牛”的个性。有不少习作,虽然用一些语句概括地点明了人物的特点,却无法在具体叙述中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叙述描写浅表化。
该如何指导学生抓住特征来写人物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写得不生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指导学生加强描写,通过具体细节来突出人物个性。但我们随即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涉及到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的扩大),并不是一两次作文课就能做到的。我们重新阅读、分析学生的习作,发现其中的7篇习作人物个性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对比手法:5篇是人与人的对比,2篇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其中1篇是人物外在与内在的对比,1篇是人物前后的对比)。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个启示:对比是一种表现人物个性的有效手法,引导学生在写人时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手法,可以较好地到达突出人物个性的写作效果。
于是,我们决定把对比手法的运用作为一个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归纳出对运用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常见类型,并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手法再次作文。
【课堂回放】
一、评价习作《我们班的牛人》,引入学习目标
师:前两天,大家写了一篇作文《我们班的牛人》。这次习作有以下几个优点:1.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写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牛”,只有极少数同学用笼统的叙述和简单的介绍来写“牛”;2.有10位的同学能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3.有些描写片段很生动。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大多数同学只写出“牛”的外在表现,未能表现“牛”背后的突出个性;叙述、描写浅表化,能生动表现人物个性的片段不多。
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呢?请大家快速浏览手头的4篇习作(课前印发4篇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优秀习作),看看他们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是的,这几篇优秀习作都较好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作文时将人物、事件、场景的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放在一起,对照着写,可以鲜明、突出地揭示写作对象、内容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本质(即人物个性),表现作者的倾向性,从而更生动地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来学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个性。
(屏显课题:运用对比,表现个性)
二、利用已有经验,归纳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个性的常见类型
1. 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有许多运用了对比。你能回忆起来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手板书学生提到的课文,并用短语标示出对比的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归纳运用对比表现个性的常见类型。
师:下面分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刚才大家发言中提的例子,也可以结合其他例子,看看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个性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小结中引导学生尝试把各小组的发现进行归纳整理。
3.教师通过PPT展示运用对比表现个性的常见类型,并结合刚才小组汇报中的发现进行讲解。
(1)人物内外的对比。如我们刚学过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文中就突出地运用了人物内外对比的手法:贝多芬外在的形象是“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但正是这样的外在形象,反衬出他“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他把所有的生命都献给音乐了,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自己衣饰和头发了。
(2)人物前后的对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文中的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之前贪玩、讨厌法语课,对侵略者也不反感,没有爱国意识:“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是,经历了“最后一课”,小弗郎士深深地爱上了祖国语言,爱上了祖国,对侵略者充满了恨:“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中,有力地表现出小弗郎士在与祖国和祖国语言永诀的灾难中的觉醒和成长,有力地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人物前后的对比可以分为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类。
(3)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我们刚刚学过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中写了四位作家:福楼拜、屠格列夫、都德、左拉。都德的活泼、健谈、对腐朽生活的强烈厌恶与左拉的温和、寡言、坚毅、聪慧形成对比;福楼拜、屠格列夫两人性格相似中显出不同——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屠格列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这些作家的个性在对比中显得更突出,更鲜明。
4.回忆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试着举例来说说其中是如何运用对比来表现人物个性的。
以下著名的故事可以作为参考:《空城计》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的对比,《温酒斩华雄》中其他将领和关羽的对比,《变色龙》中警官前后表现的对比……
三、迁移运用
1.请大家运用刚才归纳的几种对比类型来分析印发给大家的4篇优秀习作,看看其中运用了什么对比,有什么作用。
1号文
我眼中的“牛人”
庄浩轩
“16秒,哈哈,破纪录了!”一阵好爽的声音响彻全班,令人不禁一愣,这人谁啊?他那么张狂他家里知道么?!
过了一会儿,大家马上反应过来,这个人除了小陈,还是小陈——班里的魔方高手,甚至用专家来称呼也不为过,这是有原因的。
某天,我的同桌不服小陈,跟他单挑,小陈很爽快地答应了。比赛开始,只见同桌五指并用,手速快到能和风速相比,而小陈却漫不经心地转动着棱块,还是不是对同桌说:“娱乐娱乐嘛,别那么紧张。”比赛结束,小陈比同桌快了差不多10秒,同桌不服气道:“有本事让我一个底面。”“哎呀,让就让了。”小陈挥挥手,满不在乎道。第二次同桌的手速更快了,棱块都被扭爆了几次,但结果依旧,还是惨败。这令同桌不得不服。
除了会魔方还算不上专家,小陈不仅魔方复原得快,教人玩魔方也很快。阿黄三天前还是一介新兵,但是在小陈花费了三天的课间和午休休息时间后,他迅速学会了一分钟内复原六面的本事。又经过两周的不懈努力,阿黄在小陈的指导下分别学会了中层高级公式和顶层高级公式,因而能在30秒左右复原六面,也成了班里公认的一位高手。
并且,小陈还可以说促进了班里魔方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同学涌入到这个大潮流中,我、小张、小凌、小方……
所以,凭借着高超的技术,优秀的指导,魔方潮流的促进者,小陈就是我眼中的魔方牛人,也是班里的魔方牛人。
学生评析小结:本文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人物与人物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我的同桌和小陈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小陈的自信从容与艺高一筹显得更为突出。
2号文
我班的“牛人”
杨在君
最近我们小组中流传着一种接龙游戏,每一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我同桌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个游戏说起来也容易,一个人提出题目,例如国家,那么其他人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接下去。如日本,中国……
我同桌可是玩这游戏的牛人,每逢下课,都可以看见她和人对上。有一次,心血来潮的我旁观她和同学斗得起劲,不由地提议:“不如我们也来一局吧!”听了我的话,她的目光变得怪异起来,“你……确定要挑战我吗?”笑容也多了几分精明和狡猾。一旁的同学也古怪地望着我,似乎想笑也笑不出来。
既然发出了挑战,我肯定早做好了准备。为了这一天,我特地翻了地图册,背下来十几个国家名字。一看,我出的题目是国家,围观的同学斗不禁流露出一种同情的神色。我想,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可是很快,我构筑起的四平八稳的城墙就流露出破绽,这个破绽渐渐地积少成多。我越来越跟不上同桌的速度了。只见我一说出一个国名,还未等我缓口气来,她早连珠般地又接上了一个国名。我不禁乱了阵脚。她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国名?本来我就对她口中的国名有点应接不暇了,再一分神,不过过了半分钟,我便败下阵来。此时的我也再顾不上愤慨了,手忙脚乱地收拾好桌上作援助的地图册,连忙追问起同桌赢的方法来。他却总是故作高深地摇摇头,闭口不言地装起无知的样子。
后来,我才知道,这不但是因为他历史、地理成绩优秀,也是因为她平时一有无聊的时候,就看世界地理的知识的缘故。看来牛人也不是一天可以炼成的。
学生评析小结:尽管本文多处语句不通顺,人物描写也有失真之处,但是本文成功地运用了“人物与人物对比”的方法来写人,使人物形象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本文以对“我”的心理描写与对同桌的语言、神态描写形成对比,写出了“我”从不服输到心悦诚服的过程,也较好地表现了同桌的自信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号文
我眼中的“牛人”
庞嘉盈
他——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薄片似的嘴巴常像一弯明月,常微笑;乌黑的头发每一根都姿态迷人,让人陶醉其中——他美得就像一位披着月光的身躯健壮的俊男。
但他却是身材矮小、弱不禁风、体质差、比较瘦弱的男生。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成为我眼中的“牛人”。
自习课的铃声响起,我们的语文老师冲进课室,急得汗流浃背。她让同学们都坐下,说:“同学们啊!你们谁愿意帮帮老师把这箱子搬到体育馆去?老师有点事……谁愿意去?”
这时,我们把目光投向箱子——一位男生上去抱,结果是箱子纹丝不动。这箱子可能有六十斤重吧!这时同学们左望望,右盼盼,就是没有一个同学来搬。老师这时已经等不及了,眼看着老师就要发火了。一个熟悉的背影缓缓地矗立起来——是他!只见他坚定地说:“让我来!”话一说完,全班哄堂大笑。有人说:“就你?呵呵!”我望了他一眼,也表示不相信他能搬动。只见他走向讲台,面对箱子……
他失败了。在那一刻,他双手一下子紧抓箱底,牙齿在口中摩擦,瞳孔放大。可是,箱子对他来说就像一块巨石,一动不动。全班这时安静了不少,大家都在注视着这个坚毅不屈的同学。
他没有放弃。
第二次尝试。只见他把手抠到箱底,双脚不停地摇摆,似乎在找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突然,双脚站定,身体前倾,双手极力向上抬,面部完全呈变色状,一直红到耳根。这时他的汗水如大豆般流出,如同小河。同学们在暗暗为他加油,没有嘲笑,只有关心和敬佩。
但他还是失败了。就离成功还有一点点距离,他明明已经把箱子抬起来了。同学们舒了一口气,都为他这次感到惋惜:差一点,就差一点,他把箱子已经抱起来了,但最后还是支持不住,又重重地摔在地上。此时,有同学说:“你就别费力气了,搬不动的。”这时,很多同学也附和着说。但是,我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第三次尝试简直是可怕的。他把手直接插进箱底,用全身的力量去搬箱子,他的汗水浸透了衣服,身子还时不时摇晃,脸更红了,但是眼神却带着坚定的执着和不屈。终于他抱起来了,全班热烈地鼓掌。紧接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体育馆。大家都知道,那箱子远远比他重。
在困难面前,他选择前进;在失败之后,他选择了坚持;在痛苦之中,他选择不放弃。
他,就是我眼中的“牛人”。
学生评析小结:本文运用了“人物内外的对比”和“人物前后的对比”,把一位勇敢挑战自己、永不言弃的“牛人”形象写得很生动。这位“牛人”内在的坚强在其外在的文弱的对比显得更为突出;同学们对他态度的前后对比——从之前的轻视到之后的敬佩从侧面烘托了这位“牛人”的魅力。
4号文
我眼中的“牛人”
廖阔天
在课室里,总能看到他默默用功的身影,不论是课间还是午休,从不理会旁边大声说笑的人群,只是低调地,安静地学习着。他被称为“学霸”,可他不仅学习好,体育业很好。
校运会,800米长跑的起跑线上,他默默地注视着跑道,神情悠闲,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微笑。发令枪响了,他匀速跑了出去,保持在第二的位置。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跑完了第一圈,其他对手被远远抛在后面。
就在这时,一名对手渐渐地超过了他。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都在为他担忧。
他脸上自信的微笑消失了,身上开始冒出大滴大滴的汗珠,腿跑动的速度开始变慢,轻松的眼神也变得沉重。
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担心,我们希望他能加快速度,但我们除了呐喊助威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这时,他的速度突然加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面的对手,就像一只豹子在追赶猎物一样。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像一道疾驶的闪电,像一只狂奔的猛兽,像一颗疾飞的子弹。
终于,他超越了对手,冲过了终点线。他看起来十分疲劳,但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快乐的微笑。
他,就是学习中的强者。
他,就是体育中心的健将。
他,就是我眼中的牛人。
他就是——小明。
学生评析小结:本文运用了“人物前后的对比”写出了800米比赛的跌宕起伏,也写出了主人公小明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小明从轻松到紧张,从紧张到顽强战胜对手,前后对比使小明顽强拼搏的精神显得更加突出。
2.小组内交换阅读习作《我们班的牛人》,互相指出可以如何运用对比来修改习作。
在学生充分交流如何运用对比修改各自习作后,师生合作,运用对比的方法修改了一篇习作。
原文:
我眼中的“牛人”
张三(化名)
“牛!牛!牛!哈哈,她真是牛”一个个同学哈哈大笑,掩饰不住眼底浓浓的佩服之意。原来,我们班的“牛人”李亚潼把一道十分难的数学题解出来了。
今天一大早,好几个人都急匆匆地赶到学校,眼中露出焦急之色,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原来昨天的作业中有一道十分困难的题目,许多人都不会。李亚潼一来,大家都围了上去,问她会不会。只见她捋了捋耳旁的垂发,用笔的末梢轻轻敲击脑袋,双眼微眯,在思索着什么。突然睁开眼,随即又摇摇头,一脸困惑之色。“牛人”不会也不知道吧。我们一脸担忧地看着她。终于,她紧闭的眼睛突然睁开,头抬起来,手中的笔猛地一敲脑袋“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又笑了起来“呵呵,我们都被这道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就是这样的……”说完后,我们都豁然开朗。一个个喜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奋笔疾书。“牛人”果然真牛,那么难的题都做得出来。我心中感慨道。
“不过话说出来,李亚潼的精神还真值得我学习。遇到困难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迎难而上,不大母的誓不罢休……”我喃喃道。
“牛人”不仅仅是牛在学习上,还牛在精神品质上。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你若是没有付出汗水,如何牛气冲天呢?
师生对该文的分析及修改策略:本文将“牛人”做出大家都不会做的数学难题的过程写得很生动。但由于缺少对比手法的运用,“牛人”与众不同的形象还不是很突出,文章的内容也有些单薄。此外文章结尾两段与前文衔接不自然,议论抒情也与前文的内容不太相符。我们决定添加两个对比:一是“牛人”平凡的外表与出色的学习之间的对比,二是其他同学在难题前的表现与牛人的表现的对比。以此突出“牛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实文章的内容。
修改文:
我眼中的“牛人”
张三(化名)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在我的世界里,除了电视上的明星,还没有真正的“牛人”征服我那挑剔的眼光。直到她的出现……她叫李亚潼,我的初中同学。除了言谈举止比较文静外,在长相上我们实在找不出她有什么超凡之处了。然而就是相貌平平的她却很快让我臣服,成为我眼中的绝对“牛人”。
那是初一入学不久后的一天。
“牛!牛!牛!哈哈,她真是牛!”同学们都露出敬佩的笑容。原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相貌平平的李亚潼把一道十分难的数学题解出来了。
今天一大早,许多同学都急匆匆地赶到学校,眼中露出焦急之色,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原来昨天的数学作业中有一道十分难的题目,许多人都不会。我正是其中的一员。说实话,从小学到现在,很少有难倒我的数学题。昨天晚上准备挑灯夜战的我最终放弃了,我想,我不会,估计全班也没有会的同学了,老师应该不会责怪我的。正如我所料,刚刚那些苦思冥想的人都一一放弃了,低垂着头颅,和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士兵颇有几分神似。我暗暗笑他们,何必如此!这么难的题,不会做,老师是不会怪我们的。眼看离早读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了,十分钟之内,大家就得交作业了。我坦然地把没做完的数学作业交给了组长。
这时,李亚潼来了。班上那几个她的小学同学都围了上去,问她会不会。她说她也正在思考这道难题。我想,这些人真是病急乱投医,连我都不会的题,她李亚潼能会吗?只见她捋了捋耳旁的垂发,用笔的末梢轻轻敲击脑袋,双眼微眯,在思索着什么。突然睁开眼,随即又摇摇头,一脸困惑之色。她的一位小学同学叹息道:“不会连你这位大‘牛人’也做不出来吧。”我差点没笑出声来。“牛人”,还大“牛人”,真不知道这位毫无牛人气质的女同学牛在哪。终于,她紧闭的眼睛突然睁开,头抬起来,手中的笔猛地一敲脑袋“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又笑了起来“呵呵,我们都被这道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就是这样的……”说完后,围着她的同学都豁然开朗了。一个个喜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奋笔疾书。目瞪口呆的我最终走到她的身边,“李亚潼,可否跟我再说一遍解题的过程?谢谢您了!”“没问题,这题是……”是啊!我们的确是被这道题的表面现象迷惑了,而她居然能拨开迷雾,看到真相。牛人就是能比一般人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啊。我不禁叹道:“你真牛!我佩服。”“哪里哪里,一道题而已。”她笑了。她笑得如此优雅。从那天起,我开始观察她。我慢慢地发现她真是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原来她那平凡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尽是优雅风流。
从那天起,我决定向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牛人” 李亚潼学习,学习她遇到困难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迎难而上,决不放弃的精神。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迎难而上、决不放弃的我最终也能牛气冲天,成为李亚潼式的“牛人”。
四、布置作业
以“与众不同的 ”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括号内填上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2.必须使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运用对比,写出个性”的方法来写这篇文章。提示:能运用四种类型对比手法中的一、两种即可,不必要每种类型都使用。
3.文中不要大量使用直接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而要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附:学生优秀习作
与众不同的高手
庄浩轩
“玩魔方,只不过是拿来放松一下身心的,输赢有那么重要吗?”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
不久前,班里兴起一波魔方热潮,我也被卷入其中,不惜用“巨金”,花费40元买了一个魔方,加入疯狂的挑战比拼热潮中。
“来,小陈,让我两层,我们来比比。”我朝着第一高手发起挑战。“没问题,来吧。”只见他爽快地答应了。哼,让我两层,我难道还会输?虽然这样想,我的额头却冒出了汗珠。原本光滑的魔方也被我扭得难以转动,就像生锈的开关似的。正当我准备复原时,只见小陈淡淡地说:“好了。”让了两层都输,我很不服气:“我的魔方比你的烂,太卡了。”
过了一会儿,我拿了一个崭新的魔方走来,那棱角上闪亮的光泽与小陈的有些灰尘的魔方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在是我的魔方比他的好了,我一定能赢了。比赛开始,我飞快地动起手来,额头上的汗珠又重新密集起来。反观小陈,动作不快,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当我认为我有99%的几率会赢时,他却以1%的几率逆袭了。
两次失败让我非常沮丧。正当我准备离开时,小陈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微笑地说:“玩魔方,只不过是拿来放松一下身心的,输赢有那么重要吗?”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魔方是用来玩的,比赛玩魔方也是用来玩的。玩得快乐,玩得身心愉悦才是最重要的。我太注重比赛的结果了,忘记了玩魔方原本的意义。
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在比赛中忘却了游戏原来的意义,而我班的魔方第一高手小陈却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他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教后反思】
该课结束的第二日,全班上交了48篇以“与众不同的 ”为标题的习作。总体来看,学生在写出人物个性方面的进步是明显的。其中共有30份习作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主要运用了人物内外的对比、人物前后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在这30篇习作中,对比运用得自然,对人物个性的表现起了突出作用的有10篇;运用了对比,对人物个性的表现起了一定作用的有20篇。
然而,还是有18篇习作没有运用对比。我们对这18篇习作进行了具体分析,采取面批的方式指导这18为学生修改重写。这18位学生的写作基础比较差,但重写后的习作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原作均有了可喜的进步。
回顾这次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认识到: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准一个突破口进行重锤敲打、扎实训练,是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资源。几乎初中阶段所有要训练的写作方法,我们都能在教材的课文中找到已有范例。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跟课文中的范例学习,从中总结写作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根据从课文中总结出来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写作实践中内化写作技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根据这一差异,我们要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课例评析】
本课例由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汪洋、罗媛老师提供,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