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332):参加程少堂工作室的唯一好处是什么
——和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的交流
(一)
中国古代有个从经验中总结出的传统说法是“名师出高徒”。当代国际科学界也有个潜规则,即跟一流科学家学习,或者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就高一些。有人还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统计研究。例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普朗克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据有关资料介绍,普朗克仅有过约20名博士生,其中,冯·劳厄在19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瓦尔特·博特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何跟随一流科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获得诺贝尔奖概率就高些呢?因为跟着大师学习,耳濡目染之间,追求境界在改变,思想层次在改变,学问方法在改变,诞生更出色的成果可能性就大一些。换言之,虽然一流的学者不是能够教出来的,但跟着一流的学者熏染,有利于成长为一流。
(二)
经过十七年风雨兼程,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日渐成熟,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洋洋70余万言的《语文味教学法》即将出版,语文味教学思想从当年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烈烈燎原之势,用有的专家的话说,“语文味理念已成为本世纪初叶我国基础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民间教学理念”,“程少堂教授凭一人之力,把深圳、华南语文研究推进到国家级前沿水平”。老实说,就对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的贡献而言,说我一个人赛过一支由千人万人组成的语文部队也不太过分吧。语文味理念的深广影响,已不可避免地给我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即语文界的不少人对语文味的成功羡慕嫉妒恨。自己不愿意长期坐冷板凳搞不出像样的东西,一有机会就攻击、打压甚至想否定语文味的人不是个别的。但青山都遮不住,何况小石子。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十七年后的语文味不是十七年前的语文味。再说,这些羡慕嫉妒恨不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语文味的影响深广吗?“没有人愿意踢一只死狗”。说道狗,就再说一句:现在任何骂语文味的,不管阿猫阿狗,都有可能进入未来语文味学术史的参考文献,呵呵。
行文到此,不用斗胆我也敢说下面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对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比目前和我同时代在高校研究语文教育的教授、学者中的99%的人贡献都要大。历史终将证明这一点。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言以蔽之,语文味的深广影响说明我的学问方法是成功的,而且不是一般地成功。有人曾开玩笑问过我,程老师你算不算一流学者?我答:在中国语文界我当然不算一流,但我也绝非二流,我是一点五流。(去年我在深圳市教科院主讲的主题为一流教科院建设思考的讲座中,已讲过我只是一点五流的话。)但当下中国语文界有一流学者吗?很可疑。
我这个“一点五流”语文教育学者究竟是怎样做学问(包括讲公开课、作报告)的呢?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讲清的 ,就是要讲,我也不一定能讲得清楚,需要通过有心人长期观察,熏陶,才能慢慢感染,领悟。
如果说进程少堂工作室有什么好处,我想,这是唯一的好处。
(2015/10/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2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