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逸闻轶事
文章标题: 《“青蒿素之父”为屠呦呦获奖高兴》
出处:联合早报      阅读次数:205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蒿素之父”为屠呦呦获奖高兴

“青蒿素之父”为屠呦呦获奖高兴

曾实

2015年10月12日

  •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对媒体透露,自己曾经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曾实摄)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对媒体透露,自己曾经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曾实摄)

(曾实报道)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摘下诺贝尔奖桂冠,在中国遭遇“拔高自己、忽略别人的贡献”的批评声,但中国医药界里“青蒿素之父”美誉的专家却肯定屠呦呦是实至名归,并为中国人得奖感到“由衷的高兴”。

“屠呦呦获奖的那天,很多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看电视。”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说,当时他正在书写一份材料,向盖茨基金申请经费,以便让他们的青蒿素相关研究项目可以做得更大。

与屠呦呦同样,李国桥长期研究青蒿素,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他在1974年率先证实了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先后研制了五个青蒿素类复方,是国际著名的疟疾专家,有“青蒿素之父”之称。

从发明到临床应用,青蒿素的研制凝聚了不少中国科学家的集体智慧。

屠呦呦诺贝尔奖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曾指出,青蒿素的发明是一个接力棒式的过程:屠呦呦第一个发现了青蒿提取物有效;罗泽渊第一个从菊科黄花蒿里头拿到了抗疟单体;李国桥第一个临床验证青蒿素有效。

李国桥罗泽渊淡忘名利

屠呦呦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的临床研究奖时,米勒也是她的推荐人。李国桥回忆说,米勒当时曾来找他,让他填写拉斯克奖的申请表,当中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获得了这个奖,你认为还有谁应该获奖?”李国桥说,当时他填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屠呦呦,第二个是罗泽渊,由于认为“不能让排在第三位的人获奖”,李国桥最终拒绝了该奖提名。

与大奖擦肩而过,李国桥没有遗憾。他说,屠呦呦获奖实至名归,对于中国人获得这一最高奖项,他由衷感到高兴。

青蒿素的另一名重要研究者罗泽渊,同样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平和心态。现居成都的罗泽渊接受《重庆晚报》采访时说,自己别无所求,尤其是名和利,对于中国获得诺奖,她“感到高兴和骄傲”。

对于青蒿素的研究仍在继续。李国桥告诉本报,除了深入青蒿素快速消灭疟疾的研究外,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团队也在进行青蒿素的抗肿瘤研究,正尝试配制复方药物,但他也坦言,青蒿素抗肿瘤机制仍处于临床研究探索阶段,具有一定难度。


最后更新[2015-10-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