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道俊先生精神滋养下成长
——在导师、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先生九秩华诞庆祝会上的发言
主持人董老师(董泽芳教授)让我发言。今天是王老师九秩华诞,我当然要发言,我有些激动,得先平静一下心情。先祝王老师和师母寿比南山。前天到武汉,昨晚晚餐王老师给大家接风,餐叙时,这位说我是“程少波的哥哥”,那位也说我是“程少波的哥哥”。我都有些不忿呵呵。我现在主要研究语文教育,在座的,王老师(导师王道俊先生)、郭老师(导师郭文安先生),还有扈老师(广州华南师大原教科院院长扈中平教授)比较了解一些我的情况,其他师兄、师弟、师妹们隔行如隔山,不太了解我。刚才有师兄说,做王老师的学生是很幸福的。我也有同感。不过,我觉得幸福一词,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与心情,对我来说幸福这个词的分量还不够。
我能有机会做王老师的学生,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是一次极重要甚至是极惊险的相遇。说重要,是因为在此前,无论是我1979年上大学、老四同年考上中专,还是1988年小弟老五少波考上大学,都只能算是给我们家的处境带来些许改观而已,只有1990年我考上华中师大教育系全日制研究生,我们家的处境才开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说惊险,是因为大家做王老师郭老师的学生都比较顺利,只有我进来,说是破格录取,其实是很难产的一个过程。刚才王老师最老的学生、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导师郭老师在发言中说到王老师肯帮人,郭老师举例说:“有一位考上研究生之前就很有名望的学生,考研究生时由于外语不及格,是王老师出面才被破格录取的。”郭老师这句话前一半所谓“考上研究生之前就很有名望”说的是别人,后一半说的是我。(一笑)扈老师曾告诉我,王老师为招我进来,在教育系招生会上都拍了桌子,说“这个学生我迄今都不认识,但这个学生不招进来,我一个也不招”。王老师给我的不仅是一次学习机会,没有这次机会,我就没有今天,也不会有进这个圈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王老师给的这次机会,成为我们整个家族处境的转折点,它对我们家族的意义有点类似于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我们家从此以后不再被人看不起,以前走在门前不进我家门的亲舅舅也恢复了往来,而且来往密切。因此王老师郭老师不仅是改变我个人命运的恩人,也对改变我们家族的命运的产生重大影响。
王老师对我的做人有深刻影响。刚才大家都说到王老师正直,善良,敢讲话。王老师这些品质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认为这些方面我多少有些乃师之风。我研究生毕业到广东工作前和王老师告辞,王老师针对我的特点,送给我八个字:“不亢不卑,站稳讲台”。23年后反思,后四个字我当然做得很好,前四个字呢,有时做得好,有时做得不够,具体说是不卑一直做得很好,不亢则有时做得好有时做得不够。不过我经常会把王老师讲的这八个字当做标准来反省自己。
我现在研究的是语文教育,在语文界有些影响。我提出的语文味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之一是“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而这一思想恰恰来自于当年念研究生时王老师反复给我们讲的“既要就教育谈教育,又要跳出教育谈教育”的启迪。今天我带了两本《语文味教学法》样书来了,这本书近80万字,是我做主编,我工作室的老师们根据我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集体撰写的。我现在给王老师、郭老师送书。(给两位导师送书,照相。)
最后归纳一句作为我今天发言的标题,就是:“在王老师的精神滋养下成长。”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