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它不仅要求教学主体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四个层面与角度解读语文教学文本,同时要求教学主体用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程序(过程)要素来规约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这是语文味教学法和其他语文教学法最大区别之一。因此我要求参加语文味工作室的老师,至少要有时能够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教一些语文课(不然白来工作室),同时最好是在平常备课时能运用语文味教学法的思想与精神来解读文本,能运用语文味教学法的思想与精神来思考与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对理解与掌握语文味教学法而言,后者也许更重要、更本质一些。
深圳马恩来名师工作室有位成员叫宫君会,是位研究生。宫君会完全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了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并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讲过一堂《诗经》公开课。这堂课我去听了,觉得讲得很像样。我评课前,请她先讲讲备课体会和想法,她发言的第一句话就说出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和别的语文教学法是方法的规定不同,语文味教学法不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规定,而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宫君会讲这个体会前,完全没有和我有过任何联系与沟通,但她讲得一语中的。上个月26日我随马恩来工作室赴马恩来老家湖南新宁讲学,途中我问宫君会,你平时还用语文味教学法讲课吗?宫说,很少,但备课时经常会用语文味教学法想一想。
我听了宫君会说的“备课时经常会用语文味教学法想一想”,很高兴。
掌握语文味教学法,尤其是掌握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并不难。作为语文味教学法的创始人,我们当然鼓励有追求同时对语文味教学法有兴趣的语文教师能了解、理解并掌握语文味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这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但把语文味教学法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来掌握,更值得提倡。
理论本质上是思维方式。因此学习一种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最好的一种学法,就是要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掌握。
读哲学史也是这样。读哲学史,并不是简单地去接受哲学家的一些观点。事实上,中外哲学史上林林总总的一些学术观点,没有几个被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但能够进入哲学史的哲学家,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即思维方式,都一定是很独特的。学习哲学史,主要就是了解、学习这些哲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史读多了,研究学术问题或参加学术讨论时,你就会显得“很聪明”,别人很难騙你。
作为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掌握多了(俗语说的“多掌握几把板斧”),你的教学实践就易臻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把语文味教学法当成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思维方式来看待,才是真正懂得以及真正重视语文味教学法。
目前其他许多语文教学法,大都没有上升到教学思维方式层面,而只是方法的摆弄,即在“小器”上摆弄,没达到“大道”的层次。
语文味教学法和其他语文教学法的区别,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气宗”和“剑宗”的区别。
(2015/12/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4147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程少堂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