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语文界,我的学术理想的确算得上远大。不过老实说来,在20年前,虽然我也知道我此生会做出一点学术影响来,但我还是完全没有想到,连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学术上能达到今天的境界。
具体说,我没有能够想到,我能看到研究我的著作发表出版。
外地研究我,比深圳早。
最早发现研究我的文章,是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语文教师魏振廷写的《阴柔阳刚 殊途同归——程少堂、余映潮两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探寻》,该文获2008年洛阳市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魏振廷的这篇文章,我开始见到的是网络版。这篇文章后来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魏振廷的文章中有如下句子:
“程少堂先生的公开课,无论是《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还是《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细读》,都洋溢着他所独具的激情与奔放、阳刚与洒脱。我们总能感觉到他都在进行着一种把自己的生命的力量融入课堂,仿佛看到他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后面所活跃着的那个丰富有力的灵魂。
“南海的风激荡着这位大师,使得他的语言和思想如南海的巨浪气势恢弘。
“他的授课语言带有一种明显的先锋性和反叛精神,带有一种悖于传统的教学欣赏和挑战。
“程老师注重大气的思想性和理性的思考,……
“个性幽默另类狂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程老师对其教法进行了独特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不仅需要一种胆识,而且还有才华,还有喷薄的情感,同时还有独到的文思,包括学生的问、想、深思、说、阅读、归纳、认识的升华,对这篇文章的品味以及学生最真实的思考,都是完全处在一种自然天成的状态,没有任何造作之气。
“程老师上课显得直率挥洒收放自如,无论是文章、文学、文化,他都能收放自如。如从文化角度讲述‘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表面上离题万里,天马行空,从‘三’‘八’‘九’字上入手扯到中国文化,但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反映出炉火纯青般的大家风范。”
这些表扬语言,也是直率挥洒收放自如的。
以魏振廷的这篇文章为标志,可以说,直接研究我,且有相当水平的文章的诞生,至少有8年历史了。
和魏振廷的这篇文章几乎同时,但比他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四川师大文学院开设的《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课程(选修课),鄙人入选。此课程,据开课的教授说,开始打算名叫《中国当代八大名师研究》,遴选中国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慧型教师,他们或是某种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或为某种独特的教育理念的追求者和探索者。……是我国改革开放3O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或创立了特色语文,自成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开始遴选出的八人中,前五位都是退休的老前辈,前四位均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如于漪、钱梦龙等等,都是当代中国语文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八人中,鄙人排第六位。后三位都是当时还未退休的,在未退休的三位中,鄙人排第一位。后来此课改名为《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老一代加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 1934年7月生),排第五位;年轻的也加了一位四十多岁的,排第十位。十人中鄙人排第七。
我对入选四川师大文学院开设的《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课程,相当看重。我认为,此事是对我一生心无旁骛孜孜于学问的最好报答之一。因为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内容是一方学者精心设计的,入选者也是一方学者精心挑选的,这么大个国家,三十年,这么多语文教师,也就选八位十位,能入选,殊为不易,且意味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事实上已成为“大学教科书级别”的成果了。
近些年,高校选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已有多篇,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北师大张岩的近30万言的长篇优秀硕士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此书2013年在北京正式出版,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思想之学术专著。
老实说,当初发现有河南研究我的文章获洛阳市一等奖,那份儿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惊喜是当时心情最准确的形容词,用我小时候湖北新洲老家的村俗语言说,是“高兴得心里痒痒的”。八年过去了,不再痒了。现在,再看见报刊上有发表研究我的文章,我内心,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了波澜,但的确不再惊了,开始看得风也轻了,云也淡了。岂止风轻云淡,有时还颇有游戏心态,即边看文章边在心里头扯淡:“这篇文章,研究的是程少堂还是王少堂啊?”
(2015/12/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4671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