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说明,我这个标题带有调侃性质,请对它不要作偏执理解。
2015年12月19日,我看了福州举行的“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报道后,写了一篇随笔《少堂志林(400)》挂语文味网,题目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万岁!》(又题《形而上学放学了》),(链接:(1)
程少堂:伟大光荣正确的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2)
少堂志林(400):形而上学放学了)文章对2015年12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行的“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中一些专家提出的“语文改革‘重返钱梦龙’”“复制钱梦龙的教学策略”等呼吁中潜藏的形而上学倾向,提出了批评。这篇文章的文字,来自于我看了福州会议报道的当天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群说的话。我当时在语文味工作室QQ群还就韩军《背影》一课引发的争论讲了一些话,但我当时不愿意公布这些观点。作为学者,我埋头做自己的事,不喜欢掺和学术界争这争那的,只要别人不攻击我,我就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有空就瞥一眼,没空瞥也不瞥。因此上月写《伟大光荣正确的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万岁》时,没有把我对韩军《背影》一课引发的讨论的看法整理进去。
今天早上上班,在网上看到《北京新纪委书记李书磊:14岁上北大曾被称神童》一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尽管身居高位,在中央党校同事心目中,李书磊还是习惯于用学者的语言与周围人讨论问题,而非官员的语言。
他通常的讲话,只对一个问题进行学理分析,同时又能与党的重大理论联系起来。
李书磊常常说:“讲话不能讲满,要留有余地。”
这个“余地”,不是出于做人的油滑,而是“他认为在你不能穷尽和掌握所有分析材料的时候,应该有学者的严谨,说满口话不是学者应有的态度”。
李书磊是受到良好学术训练的的著名学者,他这些话,和我在语文味工作室谈论关于韩军《背影》引发的讨论时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我现在把我的这些观点公布出来,一孔之见,谨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我当时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 群就韩军《背影》一课引发的争鸣一事谈的个人看法——
【话唠】Don(316569452)22:56:39
我认为韩军对《背影》的解读,是有一定道理的。已有学者撰文指出,韩军对《背影》的解读,是有所本的,并非他首创,只不过他没有讲清他观点的所本或来源。关于《背影》,我以为韩军的问题不在观点,而在于他把话说得太过头,说得太死。韩军《背影》一课放过这样一张PPT:
朱自清的短信:
“我的《背影》发表了87年,一直被人们浅读、粗读、误读,只有今天,你们才真正读懂了,读深了,读细了,读对了,因此,我的在天之灵感到由衷的欣慰。谢谢孩子们。”
韩军这里说的哪里是学术语言、学术判断啊!
孙子把爸爸误叫为爷爷87年,那爸爸就是爷爷。
【活跃】王(苏州)(445772620)22:56:53
哈哈
【话唠】Don(316569452)22:57:07
不信?不信我打你!(一笑)
【话唠】Don(316569452)22:58:18
做学问,要讲学问规矩。不能只比胆大,有时要比胆小。
【话唠】Don(316569452)22:58:43
把话说那么死,一看就不是学问语言。
【话唠】Don(316569452)22:59:21
人文社科学问,不是自然科学,不能把话说死,要留有余地。
【话唠】Don(316569452)23:00:31
经过没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学术训练,或者说经历的学术训练是否到位,区别之一在这里。
【话唠】Don(316569452)23:07:15
一种解读,风行80余年,你竟然敢说它完全错误,竟然敢说这种看法毫无道理。这样下判断,不是学术判断。
【话唠】Don(316569452)23:08:38
但韩军自己的生命(死)说,我认为有一定道理。
可是你自己有道理,别人就全错?
【话唠】Don(316569452)23:11:07
我在文章中或评课作多元解读时,通常会说,你这个说法我知道,许多人都这样看,肯定有道理。但可以不可以有另外看法?
【话唠】Don(316569452)23:13:28
请大家记住我今天说的“名言”——
假如孙子把爸爸误叫为爷爷80年,那爸爸就是爷爷,哈!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在人文社科领域,作为学者,不管你如何高明,都不要不学术地以为,别人摸到的象鼻子或象腿,是与大象毫无关系的,而你摸到的那块象屁股,就绝对等于整个大象。这才是学术“正道”吧?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