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逸闻轶事
文章标题: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演唱生涯》
     阅读次数:80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演唱生涯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演唱生涯

2016-1-14 21:1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演唱生涯演唱生涯

文:畢飛宇

 

是哪根筋搭錯了呢?1990年,我26歲的那一年,突然迷上唱歌了。

 

1990總是特殊的,你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些什麼,而我對我的寫作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我太年輕,總得做點什麼。就在那樣的迷惘裏,我所供職的學校突然搞了一次文藝會演。會演行將結束的時候,我的同事,女高音王學敏老師,她上臺了。她演唱的是《美麗的西班牙女郎》。她一開腔就把我嚇壞了,這哪裏還是我熟悉的那個王學敏呢?禮堂因為她的嗓音無緣無故地恢宏了,她無孔不入,到處都是她。作為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我意外地發現人的嗓音居然可以這樣,擁有不可思議的馬力,想都不敢想。

 

我想我蠢蠢欲動了。大約過了一個星期,我悄悄來到了南京藝術學院,我想再考一次大學,我想讓我的青春重來一遍。說明情況之後,南藝的老師告訴我,你已經本科畢業了,不能再考了。我又來到了南京師範大學,得到的回答幾乎一樣。我至今都能記得那個陰冷的午後,一個人在南師大的草坪上徘徊。我不會說我有多痛苦,只是麻木。我怎麼就不痛苦的呢?

 

可我並沒有死心。終於有那麼一天,我推開了王學敏老師的琴房。所謂琴房,其實就是一間四五平米的小房子,貼牆放著一架鋼琴。王學敏老師很吃驚,她沒有料到一個教中文的青年教師會出現在她的琴房裏,客氣得不得了,還“請坐”。我沒有坐,也沒有繞彎子。我直接說出了我的心思,我想做她的學生。

 

我至今還記得王學敏老師的表情,那可是1990年,唱歌毫無“用處”,離“電視選秀”還有漫長的十五年呢。她問我“為什麼”,她問我“有沒有基礎”。當然,她沒有談“費用”的事,那時候,金錢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甲乙雙方都羞於啟齒。

 

我母親任教的那所小學有一把二胡,看完了電影之後,我就把二胡從牆上取下來,依照我的記憶,一個音、一個音地摸。摸上幾天,也能“順”下來。可我並不知道二胡一共有七個“把位”,我只會使用一種,52弦。這一來麻煩了,每一首曲子都有幾個音符對不上,你怎麼摸都摸不到,這很要命。旋律進行得好好的,一個音突然“跑”了,不是高,就是低,真是說不出的別扭。我問過許多人,也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他們說,其實也“差不多”。可音樂沒有差不多,這是音樂特別不討喜的地方,它較勁、苛刻,沒有半點寬容,你要是跑調了,聽的人會想死。——我的“基礎”就這些了。

 

王學敏老師還是收下我了。她打開她的鋼琴,用她的指尖戳了戳中央C,是1,讓我唱。說出來真是丟人,每一次我都走調。王老師只能視唱:“1——,”這樣我就找到了。王學敏老師對我的耳朵極度失望,她的眼神和表情都很傷我的自尊,可我就是不走,我想我的臉皮實在是厚到家了。王老師沒有把我轟出去,也無非是礙於“同事的情面”。對初學者來說,聲樂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打開”,它必須借助於腹式呼吸。說出來真是令人絕望,王老師告訴我,嬰兒在嚎哭的時候用的都是腹式呼吸,狗在狂吠的時候也是這樣。因為“說話”,人類的發音機制慢慢地改變了,胸腔呼吸暢通了,腹式呼吸卻閉合了。所謂“打開”,就是回到人之初。一旦“打開”,不僅音色變得圓潤,音量還可以變得嘹亮,只要趴在地上,完全有能力與狗對抗。我們身體的內部隱藏了多少好玩意,全讓我們自己弄丟了。

 

我已經用胸腔呼吸了26年了,要改變一個延續了26年的一個生理習慣,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老師不厭其煩,一天又一天,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她一遍又一遍地給我示範,我就是做不到。王老師也有按捺不住的時候,發脾氣,她會像訓斥一個笨拙的學生那樣拉下臉來。是的,我早就錯過學習聲樂的最佳時機了,除了耐心,我毫無辦法。老實說,作為同事,被另一個同事這樣訓斥,心理上極其痛苦。我得熬過去。每天起床之後,依照老師的要求,我都要做一道功課,把脖子仰起來,唱“泡泡音”。——這是放松喉頭的有效方法。

 

除了唱“泡泡音”,放松喉頭最有效的方法是睡眠。行話是這麼說的:“歌唱家都是睡出來的”,和愛情是“睡出來的”其實是一個道理。可是,因為寫作,我每天都在熬夜,睡眠其實是得不到保證的。王老師不允許我這樣。我大大咧咧地說:“沒有哇,我睡得挺好的。”王學敏把她的兩只巴掌丟在琴鍵上,“咚”地就是一下。王老師厲聲說:“再熬夜你就別學!”後來我知道了,謊言毫無疑義,一開口老師就知道了,我的氣息在那兒呢。我說,我會盡可能調整好。——我能放棄我的寫作麼?不能。因為睡眠,寫作和歌唱成了我的左右手,天天在掰手腕。

 

王學敏老師煞費苦心了。她告訴我,“氣”不能與喉管摩擦,必須自然而然地從喉管裏“流淌”出來。她打開了熱水瓶的塞子,她讓我盯著瓶口的熱氣,看,天天盯著看。為了演示“把橫膈膜拉上去”,她找來了一只碗,放在水裏,再倒過來,讓我拿著碗往上“拔”,這裏頭有一種矛盾的、等張的力量,往上“拔”的力量越大,往下“拽”的力量就一樣大。是的,藝術就是這樣,上揚的力量有多少,下沉的力量就有多少。老實說,就單純的理解而言,這些都好懂。我能懂。我甚至想說,有關藝術的一切問題都不複雜,都在“好懂”的範疇之內——這就構成了藝術內部最大的一個隱秘:在“知識”和“實踐”之間,有一個神秘的距離。有時候,它天衣無縫;有時候呢,足以放進一個太平洋。

 

哪有不急躁的初學者呢。初學者都有一個不好的心態,不會走就想跑。我給王老師提出了一個要求,想向她學唱“曲子”。王老師一口回絕了。根據我的特殊情況,王老師說:“前兩年還是要打基礎。”我一聽“前兩年”這幾個字按捺不住了,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個人來到了足球場。它是幽靜的,漆黑、空曠,在等著我。我知道的,雖然空無一人,但它已然成了我的現場。我不誇張,就在這樣一個漆黑而又空曠的舞臺上,每個星期我都要開三、四個演唱會。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離足球場不遠,我想我的歌聲是可以傳遞過去的,因為他們的聲音也可以傳遞過來。傳遞過來的聲音是這樣的:“他媽的,別唱了!”

 

別唱?這怎麼可能,我做不到。唱歌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一首曲子你就可以上癮,你停不下來。我的心想唱,我的身體也想唱。不唱不行的。

 

可我畢竟又不是唱歌,那是斷斷續續的,每一個句子都要分成好幾個段落,還重複,一重複就是幾遍、十幾遍。不遠處的宿舍一定被我折磨慘了——誰也受不了一個瘋子在深夜的騷擾。他們只是不知道,那個瘋子就是我。

 

事實上,我錯了。他們知道。每個人都知道。我問他們,你們是怎麼知道的?一個年紀偏大的女生告訴我,這有什麼呀,大白天走路的時候你也會突然撂出一嗓子,誰不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很嚇人的畢老師。我們都叫你“百靈鳥”呢。

 

我不怎麼高興。我怎麼就成“百靈鳥”了?一天夜裏我終於知道了。王學敏老師有一個代表作,《我愛你,中國》,第一句就是難度很大的高音——“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有時候我也唱的。當我鉚足了高音唱出“百靈鳥”的時候,嗨,可不是百靈鳥麼。

 

寫到這裏我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回過頭來看,我真的有些瘋魔。我一個當老師的,大白天和同學們一起走路,好好的,突然就來了一嗓子,無論如何這也不是一個恰當的行為。可我當時是不自覺的,說情不自禁也不為過。難怪有不少學生很害怕我,除了課堂和操場,你根本不知道那個老師的下一個舉動是什麼,做學生的怎麼能不害怕呢。我要是學生我也怕。

 

一年半之後,我離開了南京特殊師範學校,去了《南京日報》。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我的演唱生涯到此結束。我去看望我的王老師,王老師有些失望。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把我培養成畢學敏,但是,王老師說:“可惜,都上路了。”

 

前些日子,一個學生給我打來電話,我正在看一檔選秀節目,附帶著就說起了我年輕時候的事。學生問:“如果你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你會不會去參加?”我說我會。學生很吃驚了,想不到他的“畢老師”也會這樣“無聊”。這怎麼就無聊的呢?這一點也不無聊。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不經曆“難以自拔”的人永遠也不能理解,有些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發出聲音的。我喜愛那些參加選秀的年輕人,他們的偏執讓我相信,生活有理由繼續。我從不懷疑一部分人的功利心,可我更沒有懷疑過愛。年輕的生命自有她動人的情態,沉溺,旁若無人,一點也不絕望,卻更像在絕望裏孤獨地掙紮。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去王老師的琴房上過一堂聲樂課。說到這裏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我其實並沒有學過聲樂,充其量也就練過一年多的“咪”和“嘛”。因為長期的熬夜,更因為無度的吸煙,我的嗓子再也不能打開了。拳離了手,曲離了口,我不再是一條狗了,我又“成人”了。我的生命就此失去了一個異己的、親切的局面。——那是我生命之樹上曾經有過的枝丫,挺茂密的。王老師,是我親手把它鋸了,那裏至今都還有一個碗大的疤。


文:畢飛宇

 

是哪根筋搭錯了呢?1990年,我26歲的那一年,突然迷上唱歌了。

 

1990總是特殊的,你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些什麼,而我對我的寫作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我太年輕,總得做點什麼。就在那樣的迷惘裏,我所供職的學校突然搞了一次文藝會演。會演行將結束的時候,我的同事,女高音王學敏老師,她上臺了。她演唱的是《美麗的西班牙女郎》。她一開腔就把我嚇壞了,這哪裏還是我熟悉的那個王學敏呢?禮堂因為她的嗓音無緣無故地恢宏了,她無孔不入,到處都是她。作為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我意外地發現人的嗓音居然可以這樣,擁有不可思議的馬力,想都不敢想。

 

我想我蠢蠢欲動了。大約過了一個星期,我悄悄來到了南京藝術學院,我想再考一次大學,我想讓我的青春重來一遍。說明情況之後,南藝的老師告訴我,你已經本科畢業了,不能再考了。我又來到了南京師範大學,得到的回答幾乎一樣。我至今都能記得那個陰冷的午後,一個人在南師大的草坪上徘徊。我不會說我有多痛苦,只是麻木。我怎麼就不痛苦的呢?

 

可我並沒有死心。終於有那麼一天,我推開了王學敏老師的琴房。所謂琴房,其實就是一間四五平米的小房子,貼牆放著一架鋼琴。王學敏老師很吃驚,她沒有料到一個教中文的青年教師會出現在她的琴房裏,客氣得不得了,還“請坐”。我沒有坐,也沒有繞彎子。我直接說出了我的心思,我想做她的學生。

 

我至今還記得王學敏老師的表情,那可是1990年,唱歌毫無“用處”,離“電視選秀”還有漫長的十五年呢。她問我“為什麼”,她問我“有沒有基礎”。當然,她沒有談“費用”的事,那時候,金錢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甲乙雙方都羞於啟齒。

 

我母親任教的那所小學有一把二胡,看完了電影之後,我就把二胡從牆上取下來,依照我的記憶,一個音、一個音地摸。摸上幾天,也能“順”下來。可我並不知道二胡一共有七個“把位”,我只會使用一種,52弦。這一來麻煩了,每一首曲子都有幾個音符對不上,你怎麼摸都摸不到,這很要命。旋律進行得好好的,一個音突然“跑”了,不是高,就是低,真是說不出的別扭。我問過許多人,也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他們說,其實也“差不多”。可音樂沒有差不多,這是音樂特別不討喜的地方,它較勁、苛刻,沒有半點寬容,你要是跑調了,聽的人會想死。——我的“基礎”就這些了。

 

王學敏老師還是收下我了。她打開她的鋼琴,用她的指尖戳了戳中央C,是1,讓我唱。說出來真是丟人,每一次我都走調。王老師只能視唱:“1——,”這樣我就找到了。王學敏老師對我的耳朵極度失望,她的眼神和表情都很傷我的自尊,可我就是不走,我想我的臉皮實在是厚到家了。王老師沒有把我轟出去,也無非是礙於“同事的情面”。對初學者來說,聲樂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打開”,它必須借助於腹式呼吸。說出來真是令人絕望,王老師告訴我,嬰兒在嚎哭的時候用的都是腹式呼吸,狗在狂吠的時候也是這樣。因為“說話”,人類的發音機制慢慢地改變了,胸腔呼吸暢通了,腹式呼吸卻閉合了。所謂“打開”,就是回到人之初。一旦“打開”,不僅音色變得圓潤,音量還可以變得嘹亮,只要趴在地上,完全有能力與狗對抗。我們身體的內部隱藏了多少好玩意,全讓我們自己弄丟了。

 

我已經用胸腔呼吸了26年了,要改變一個延續了26年的一個生理習慣,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老師不厭其煩,一天又一天,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她一遍又一遍地給我示範,我就是做不到。王老師也有按捺不住的時候,發脾氣,她會像訓斥一個笨拙的學生那樣拉下臉來。是的,我早就錯過學習聲樂的最佳時機了,除了耐心,我毫無辦法。老實說,作為同事,被另一個同事這樣訓斥,心理上極其痛苦。我得熬過去。每天起床之後,依照老師的要求,我都要做一道功課,把脖子仰起來,唱“泡泡音”。——這是放松喉頭的有效方法。

 

除了唱“泡泡音”,放松喉頭最有效的方法是睡眠。行話是這麼說的:“歌唱家都是睡出來的”,和愛情是“睡出來的”其實是一個道理。可是,因為寫作,我每天都在熬夜,睡眠其實是得不到保證的。王老師不允許我這樣。我大大咧咧地說:“沒有哇,我睡得挺好的。”王學敏把她的兩只巴掌丟在琴鍵上,“咚”地就是一下。王老師厲聲說:“再熬夜你就別學!”後來我知道了,謊言毫無疑義,一開口老師就知道了,我的氣息在那兒呢。我說,我會盡可能調整好。——我能放棄我的寫作麼?不能。因為睡眠,寫作和歌唱成了我的左右手,天天在掰手腕。

 

王學敏老師煞費苦心了。她告訴我,“氣”不能與喉管摩擦,必須自然而然地從喉管裏“流淌”出來。她打開了熱水瓶的塞子,她讓我盯著瓶口的熱氣,看,天天盯著看。為了演示“把橫膈膜拉上去”,她找來了一只碗,放在水裏,再倒過來,讓我拿著碗往上“拔”,這裏頭有一種矛盾的、等張的力量,往上“拔”的力量越大,往下“拽”的力量就一樣大。是的,藝術就是這樣,上揚的力量有多少,下沉的力量就有多少。老實說,就單純的理解而言,這些都好懂。我能懂。我甚至想說,有關藝術的一切問題都不複雜,都在“好懂”的範疇之內——這就構成了藝術內部最大的一個隱秘:在“知識”和“實踐”之間,有一個神秘的距離。有時候,它天衣無縫;有時候呢,足以放進一個太平洋。

 

哪有不急躁的初學者呢。初學者都有一個不好的心態,不會走就想跑。我給王老師提出了一個要求,想向她學唱“曲子”。王老師一口回絕了。根據我的特殊情況,王老師說:“前兩年還是要打基礎。”我一聽“前兩年”這幾個字按捺不住了,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個人來到了足球場。它是幽靜的,漆黑、空曠,在等著我。我知道的,雖然空無一人,但它已然成了我的現場。我不誇張,就在這樣一個漆黑而又空曠的舞臺上,每個星期我都要開三、四個演唱會。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離足球場不遠,我想我的歌聲是可以傳遞過去的,因為他們的聲音也可以傳遞過來。傳遞過來的聲音是這樣的:“他媽的,別唱了!”

 

別唱?這怎麼可能,我做不到。唱歌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一首曲子你就可以上癮,你停不下來。我的心想唱,我的身體也想唱。不唱不行的。

 

可我畢竟又不是唱歌,那是斷斷續續的,每一個句子都要分成好幾個段落,還重複,一重複就是幾遍、十幾遍。不遠處的宿舍一定被我折磨慘了——誰也受不了一個瘋子在深夜的騷擾。他們只是不知道,那個瘋子就是我。

 

事實上,我錯了。他們知道。每個人都知道。我問他們,你們是怎麼知道的?一個年紀偏大的女生告訴我,這有什麼呀,大白天走路的時候你也會突然撂出一嗓子,誰不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很嚇人的畢老師。我們都叫你“百靈鳥”呢。

 

我不怎麼高興。我怎麼就成“百靈鳥”了?一天夜裏我終於知道了。王學敏老師有一個代表作,《我愛你,中國》,第一句就是難度很大的高音——“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有時候我也唱的。當我鉚足了高音唱出“百靈鳥”的時候,嗨,可不是百靈鳥麼。

 

寫到這裏我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回過頭來看,我真的有些瘋魔。我一個當老師的,大白天和同學們一起走路,好好的,突然就來了一嗓子,無論如何這也不是一個恰當的行為。可我當時是不自覺的,說情不自禁也不為過。難怪有不少學生很害怕我,除了課堂和操場,你根本不知道那個老師的下一個舉動是什麼,做學生的怎麼能不害怕呢。我要是學生我也怕。

 

一年半之後,我離開了南京特殊師範學校,去了《南京日報》。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我的演唱生涯到此結束。我去看望我的王老師,王老師有些失望。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把我培養成畢學敏,但是,王老師說:“可惜,都上路了。”

 

前些日子,一個學生給我打來電話,我正在看一檔選秀節目,附帶著就說起了我年輕時候的事。學生問:“如果你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你會不會去參加?”我說我會。學生很吃驚了,想不到他的“畢老師”也會這樣“無聊”。這怎麼就無聊的呢?這一點也不無聊。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不經曆“難以自拔”的人永遠也不能理解,有些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發出聲音的。我喜愛那些參加選秀的年輕人,他們的偏執讓我相信,生活有理由繼續。我從不懷疑一部分人的功利心,可我更沒有懷疑過愛。年輕的生命自有她動人的情態,沉溺,旁若無人,一點也不絕望,卻更像在絕望裏孤獨地掙紮。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去王老師的琴房上過一堂聲樂課。說到這裏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我其實並沒有學過聲樂,充其量也就練過一年多的“咪”和“嘛”。因為長期的熬夜,更因為無度的吸煙,我的嗓子再也不能打開了。拳離了手,曲離了口,我不再是一條狗了,我又“成人”了。我的生命就此失去了一個異己的、親切的局面。——那是我生命之樹上曾經有過的枝丫,挺茂密的。王老師,是我親手把它鋸了,那裏至今都還有一個碗大的疤。




最后更新[2016-1-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