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谈天说地
文章标题: 《志林(391):努力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课题(寄语胡立根工作室)》
     阅读次数:91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志林(391):努力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课题(寄语胡立根工作室)


志林(391):努力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课题(寄语胡立根工作室)

2015-12-17 15: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努力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课题

——寄语胡立根工作室(在胡立根工作室开题会上的发言)

程少堂

 

      同意各位专家发言说的观点。本来想最后没时间我就不说了,但既然来了,不说几句心里不踏实。以前听说红岭中学老校长比较个性、严厉,管理比较刚性,但我从胡立根和今天主持开题会的吴磊(红岭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著名历史特级教师)这两位颇有影响的名师的成长经历来看,我认为红岭中学软环境是相当好的,而且不是一般地好。

      我和胡立根之间互相比较了解,又比较能互相欣赏。胡立根第一学历为专科,起点并不高,但我向来认为胡立根是深圳市中语界为数不多的以思想深度取胜的杰出教师之一,而且他可能是深圳市中语界一线教师中这个方面最成功的一位。胡立根的成功还来自长期坚守。胡立根当上省劳模,先后评上特级、中学正高级教师,跻身深圳市首批和第二批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行列,显示了强劲实力。十多年前,我就在深圳语文教师大会上多次讲过一句很得罪人的话,就是我认为红岭中学语文科组是深圳市中学语文科组中最优秀、水平最高的科组之一。后来有老师告诉我,有市直中学的语文老师因为这句话而恨死了我。但红岭中学语文科组的确优秀,在2001年深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中学语文只评上6人,红岭中学本来可以占3席,最后出于地区、学校平衡考虑,胡立根、李明孝当选,尽管黄长泉条件也很好,但红岭中学不可能3人都评上。红岭中学语文科组之所以优秀,和胡立根的带头作用密切相关。

      我对胡立根的学术研究、文章比较关注比较了解。同样,胡立根也对我的语文味研究相当关注和了解。尽管我从一开始提出语文味研究就明确提出这是语文教学的美学研究,但胡立根是除我自己之外,最早深刻认识到我提出文人语文,才标志着语文味研究真正进入美学层次的人。胡立根也是除我自己之外,最早深刻指出语文味教学法是表现性教学法的人。没有很好的学术功底,不可能在听我简单谈了语文味研究最新进展之后,就一语中的立马做出这样准确的学术符号性判断。

      我和胡立根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和他,都是学者、研究者。他的智能势差研究有创新,我的语文味研究也有创新。而我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接近事物的本质。我和胡立根尽管进行着不同的课题研究,但条条道路通罗马,都是在尝试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之间有不少共同语言。

下面基于我本人的生命体验和研究体验,谈谈“四个坚持”,算是给胡立根工作室的寄语,也是和胡立根共勉。

      第一,坚持择善而从和固执己见相统一。我参加过许多开题会、结题会,我也请人参加过我的开题会、结题会。中国的开题会、结题会一般情况是,开题会专家都会提这意见提那建议,而结题会专家一般都会说这好话说那好话。今天参加开题会的都是教授、博士,都是专家,这个开题报告文本,不要说他们看了能提出不少意见,就是没有看,专家们也能提出很多意见来,其中当然有许多是好的意见,因此课题主持人需要择善而从。但我的体验是,真正要做出好的课题好的学问来,不能过多地听开题报告会上的专家意见,日常研究也不能过多地听那些批评意见,而要固执己见。像徐悲鸿书房对联写的那样“独持偏见一意孤行”1020年,好学问就出来了。我一向认为真正的好学问,有价值的学问,是学者长期固执己见才做出来的。因此我的一贯经验是,对开题会上专家的意见,以及对日常研究中听见的一些批评意见,要谦虚听取,但坚决不改。我研究了17年语文味,其间,许多一线教师听完我的公开课后对我说,你的语文味好是好,可是我们要应付考试啊。言外之意是语文味教学虽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但不能应付眼前的考试。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却撰文认为:“语文味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两种相反的意见我听谁的呢?我谁也不听。

      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胡立根工作室开题报告中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的问题,这个意见当然是对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人文社科领域课题的核心概念,往往需要长期研究才能有清晰的界定。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多年后,非洲一个国家总统访华时曾问邓小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回答很简短很著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否定句能给概念下定义吗?事实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流专家组成的国家级智囊团,经过多年研究后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定义,此后又经过多年研究和几次全国党代会的讨论、补充,胡锦涛才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一个概念,动用国家机器组织庞大力量进行多年研究,其内涵才逐渐厘清,因此不能对一线中小学教师一些课题的核心概念提出过高要求。我的语文味概念提出至少8年后,语文味定义才基本定型,10年后还有补充与修订。

 第二,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即器求道的科研路线,坚持从实践尤其是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抽象出教育理论来的科研方法。我认为,科研,尤其是教育科研,要坚持实践第一的科研路线,而不能从概念出发。当然,从概念出发的教育研究,不一定做不出像样的课题来,但这样的教育研究课题,不会有多少生命力。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教育研究成果,一定是实践第一、知行合一、即器求道的产物。我的语文味研究从一开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凡是理论研究遇到问题、遇到瓶颈或者有新的想法时,我都是先通过讲公开课来探索,来验证。通过7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在2007年4月我讲的全市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中已完全成熟,接着在2007年撰写、2008年初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才有了谨慎地初步论述。此后7年,即2007-2014年间,虽然我所有的公开课都是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讲的,但直到2014年初,我才着手撰写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专题论文。曾有个别对语文味的深广影响羡慕嫉妒恨的人,自己搞不出东西来,却说什么“不能把个人的实践经验当成普适性的理论”。个人的实践经验自然不等于理论,但是,个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吗?个性中没有共性吗?要从多少人的实践中抽象出的理论才具有普适性?是不是只有在全世界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参加搞的教育实验,从中提炼出的教育理论才具有普适性?因此,不要听那些呱噪和风凉话。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有共性,这是哲学常识。坚持自己的个性实践,同时坚持反思自己的个性实践,坚持从个性实践中抽象出普适性理论来,我认为这是教育科研成功的法宝。

 第三,坚持自己的话语体系的核心思想不动摇。搞学术研究,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坚守自己的话语体系的基本精神。不能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搞学问,形成一家之言不易,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更难,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派、流派,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术大师的诞生与学术体系、学派的诞生基本同步。

 第四,坚持用简单的共性语言解释复杂的个性理论。比尔·盖茨2015年度书单中有一本是兰达尔·蒙罗(Randall Munroe)的《Thing Explainer: Complicated Stuff in Simple Words(《事情讲解员: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复杂的事情》)。蒙罗是流行网络漫画XKCD的作者,盖茨将这本书称之为“满足好奇心的完美指南”。这本书的理念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就是仅使用1000个最常用的英文单词来解释几乎一切事物,包括智能手机、核电站等。盖茨称:“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某件事,那你就没有真正理解。”众所周知,年来,我在全国各地讲学原本都不讲语文味的,最近两年才开始专题讲解语文味教学法。但我的语文味教学法讲座往往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生动是生动,但不够简洁。见到比尔·盖茨说的“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某件事,那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后,我开始尝试设计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讲座语文味教学法。有描绘西南联大两位著名教授金岳霖和冯友兰的学术路径的故事说,前者善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后者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做学问,开始要善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到后来,就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的演讲词主体是三个故事。40多年前,我中学时代一位语文名师谢汉斌先生,他有一次讲关于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知识课,题目是《三则笑话一堂课》,此课留给我的印象极深,《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收录有谢汉斌先生的这个教学实录。(见该书这22-23页。)因此最近我开始绞尽脑汁,尝试设想用三个故事或三首名诗,来作语文味教学法讲座。现在我已找到两首诗了,还差一首。

  人文社科领域的好的思想,都是从一个学者生命中生长出来的,因此不进入一个学者的生命和灵魂深处,就很难真正理解他的学问的精髓,更难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有些报刊发表表扬语文味研究的文章,文章里虽然明确写到我的名字,但我越看文章越怀疑——这表扬的是程少堂的语文味吗?最近,华东有个省教育厅办的《ⅩⅩ教育》杂志,约了我工作室5篇语文味教学法的文章,每篇3000字。前几天编辑来电说,我工作室一位特级教师写的语文味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应用的文章,没有突出诗歌文体特点,根据是文章第二部分谈的是文章教学。我告诉编辑,把文学作品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和角度进行教学,这正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说,语文味教学法要求教学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把它们当成文章教学一遍。你看,连这样善意正面宣传语文味教学法的编辑,都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就不要说个别故意找茬的“学术混混”的曲解了。总之我认为,在中国,尤其是教育科研这块,课题开题会上专家的话基本上是姑妄言之,做课题的人最好是姑妄听之,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只要注意不断反思、调整,坚持1015年,就有可能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课题或学问来。

 曾有朋友建议我要培养语文味的学术接班人,说不然我退休了,语文味的红旗能打多久?建议是好意,但我很怀疑,老子的学术,儿子能接班吗?好的学术需不需要培养接班人?我觉得不需要——孔子、司马迁、鲁迅、马克思谁接班?语文味是小学问,但影响不小,也不需要接班人。胡立根早我一年退休,今天念开题报告的陶波能接胡立根的学术之班吗?我看完全不要做这种指望。毛泽东是伟人,可毛泽东一死,邓小平还不是按自己的想法干?前几任总书记和班子都有自己的治国方略,习近平上任后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前辈伟人的事业、思想尚且如此,因此不要指望一个普通学者的学问,会有和你不相干的人来接什么班。但是,只要我们的学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它就有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会不断有子贡、子夏这样的人物,自觉或自发地出来传之播之,这样的学术就会枝繁叶茂。

2015/12/16日在深圳市红岭中学发言,2015/12/17整理。)



最后更新[2016-1-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