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校对一部书稿,其中有一篇题目为《梦中的蓝月亮》的文章,写的是我40多年前的初中班主任的人生悲剧,文中写到我得知这一悲剧真实情况时,有一个句子是:
“当时是夏天,却好像已是冬深了。”
出版社编辑把这句话改为:
“当时是夏天,却好像已是深冬了。”
这些改动令人发指。
这位编辑显然没读过台湾著名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几十年前我就读过这篇小说,最不能忘的就是“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这个句子。
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曾被选入一些版本的中学教材,也曾被广泛作为中学语文阅读材料和考试命题的材料,作为文字编辑,没读过这篇作品,是不应该的。
当然,没读过某篇作品,也许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问题,但搞不清楚“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与“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这两个句子表情达意的细微区别,对一个文字编辑来说,问题就太严重了。
在我这部书稿中,被编辑这样改动的地方不少。如果考虑到这些改动是出于善意这一点,因此可以不用“令人发指”这个词,那么我换一个说法——
这样的改动有点让人不舒服,因为缺少语文味。
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