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译】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的,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重点在“仁”,首次出现。孔子思想核心:承礼仪,启仁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当外界的礼乐不再能够成为行为规范的时候,不再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让你照着去做的时候,你只有设法由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
孔子说,巧言令色很少有真诚的心意,他说很少有,不是完全没有。我们就要在这个地方设法提醒自己不妨巧言令色,但是一定要有真诚的心意。表达我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板着脸,说话都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那别人看到你也就觉得很严肃,保持距离。
孔子不停的教人择善,人生变化无常,总会有很多选择,我们选什么,当然是择善了,但总会有错误,之前错了,那么之后的选择应弥补回来。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你每一次都选对的话,人生越来越充实圆满,你如果选错的话,恐怕就要用以后的正确选择来弥补前面做错的事情。
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巧言令色有时候表示对别人的尊重,羞耻心怎么来的,把个人跟团体比较,如果你达不到团体的标准就觉得很丢脸,很可耻。儒家思想希望你能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绝不能低于社会的要求标准,你只有比它更高,而比它更高的话,能够带来内在的快乐。否则的话,你光说你不能够没有羞耻心,但你有羞耻心之后,别人不称赞你也没什么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