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逸闻轶事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477):感谢梁青(特别鸣谢之一)》
     阅读次数:98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477):感谢梁青(特别鸣谢之一)

少堂志林(477):感谢梁青(特别鸣谢之一)

2016-2-23 18:5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特别鸣谢

 

在拙作《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一书问世之际,本人要特别鸣谢本书编者梁青女士。梁青女士是广州培正中学高级教师、教研室主任、广州市名师,最近几年相继参加深圳市首批和第二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之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其间表现优异,工作室的所有大型活动,她作为市外成员,是唯一没有请假、没有“旷课”的一位,甚至连迟到也是没有的,且都是自己出路费。几年过去了,由于她的勤奋好学,认真刻苦,其学术研究水平进步巨大,同时无论是对语文味研究还是对我个人都贡献良多。 我们知道,鲁迅、胡适这些人天天写日记,虽然其中鸡零狗碎的东西很不少,但他们写作的时候大约的确就想到以后肯定是会出版的。鲁迅胡适们当然有这个自信和实力。而本书中的多数文字都是我于数十年间,特别是来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后的随性之作,亦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性文字,写完都挂在语文味网上,这些东西在水平高的人看来,其中不少可能属于文字“杂碎”。这些“杂碎”,虽确为“敝帚”,即使是本人亦未必全都“自珍”,不少篇章甚而至于已经遗忘。如此这般,加上我辈远远不能望鲁迅、胡适等大师们项背的身份,此前自然也就没有想过会要抑或有机会将其整理出版。但由于这些文字的写法大都比较个性、率性,其中亦可略见“我们当年”雪泥鸿爪的遗痕;亦由于我的人生追求与定位较高,甚至可以说在当代中国语文界我的人生追求与定位不是一般地高而是相当地高,不仅心无旁骛,而且执着顽强,因此这些文字里,通常都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与正能量。梁青女士主动请缨,得到我首肯后,她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竟从运行十余年的语文味网上的海量信息中,搜集、打捞出我写的文字洋洋80余万言,着实让我惊讶。之后她进行细致地整理与编辑,继而又倾情撰写出《看得见风景的生命——〈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编辑余记》这篇很优秀的编后记。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我老人家今儿个则要说“没有梁青,就不可能有这本书”。我也没有其他办法感谢她,只是希望,假若后人有兴趣研究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不要忘了梁青这样一个人;假若后人能从这部书中隐约看见程少堂的形象,相信他们也会从这部书中依稀看出编者梁青的倩影。

 

2016/2/23



(本文是笔者为拙作《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一书写的后记


 


最后更新[2016-2-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