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深圳市有一位特级教师R先生,约我参加一个餐叙,说是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职领导的S老师,来他们区讲学,晚餐请我作陪。可能是为了方便我参加,他们将餐叙地点安排在福田区委旁边,离我住的地方很近,因此尽管我不太情愿参加这种活动,还是去了。这位S老师,和我是老乡,约20世纪40年代生人,他退休前我并不认识他,也没有见过面,只是五六年前他退休后已好几年,我在北京大学讲学时,在北大的一个会议上见过一面,和他打了一个招呼。之所以打招呼,是因为我和他此前彼此虽未谋面,互相是都知道对方的。这次他来深圳某区讲学餐叙时,这位老师忽然说道:“你没有你弟弟对我好。”我对他这句唐突的话很不解,也感觉很不爽。我当然懂了他的意思——我小弟在湖北省教育厅师资处做领导,每年评职称时经常请他去当评委,或者教师培训请他去讲课什么的。可你既不是我深圳单位的领导,也不是广东省我的上级,我们以前也仅有一面之交,你凭什么说我对你不好呢?况且这是我和他第一次吃饭,有第一次吃饭就这样对人说话的么?按我的脾气,我想起身走人。但考虑到这位S老师年长些,我费了好大劲终于压抑着,没有起身。我耐着性子回应S老师说:“S老师刚才所言,应该是指我没有请你来讲学。可是你知道深圳尽管钱多——”我说到“钱多”,S老师立马敏感地打断我的话说:“谁的钱也不少。”我一听火一冒,真是不想再坐下去了,但还想把话讲完。我接着说:“我说的是深圳尽管钱多,但钱都是领导花的。我们一个小小教研员,哪里有随便请一个人来讲学的权力?”接着我当场就问请我出来吃这个饭的特级R说:“R你说说看,这次S老师来讲学,是你请的呢,还是你们P主任请的?”R说:“我们P主任请的。”我这是明知故问,我也知道这个区教研中心的P主任,和S老师是湖北同一个县的小老乡,他们之间几十年前早就认识。我接着说:“我除了这几年办工作室有点经费,以前十几年,除了深圳市教研中心集体大型活动如新课标等培训安排请专家,我从来没有一分钱经费可以请专家来讲学的。深圳钱多,但都是领导花的。”说完我一句话也不想再多说。知道我性格的人,想必能猜到,当时虽然我脸色装着大致能如常,但内心真是怒气冲冲。总算忍耐到吃完饭,同桌有老师张罗着要合影照相,我勉强照了一张。当有人张罗还要照第二张合影时,我满腹无名之火终于爆发,厉声说:“不照了!不照了!!”说完起身走人。
我来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工作已18年,从不以是否请我讲学作为人际关系远近的标准。我认为,请我讲学是朋友,不请我讲学也可以是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么。18年间,全国各地的一些语文教研员、深圳市一些区的语文教研员和深圳市内外一线教师朋友中,请我讲过学的不少,但也有不少关系很好的朋友并没有请我去讲过学。仅就深圳市内的区语文教研员为例,现任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宝成、初中语文教研员倪岗(曾是我工作室第一期成员,十多年前也是我推荐他去做宝安区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宝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胡滨、龙岗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曹清富等老师,都是我18年前刚来深圳时就认识的老朋友,私人关系都不错,我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胡滨自己今年暑假即将退休),他们迄今也从未请我去讲过学,我从未据此就认为他们对我不好。我知道他们的难处——没有经费。还是那句话:他们单位钱都不少,但钱都是领导花的。
把是否请你来讲学,作为对你是否好的依据,是不是太没有意思太不清高了呢?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