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580):罗大同》
     阅读次数:97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580):罗大同

少堂志林(580):罗大同

 2016-6-3 13:1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罗大同先生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语文教学论专家。先生1918年生人,1995去世。籍贯是哪里,我还没有搞清楚。可能是襄樊人。

   罗大同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我1979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先生为我们主讲语文教学法课程。罗大同先生是我国语文学科教学论建设的开拓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公开出版了国内唯一的一部语文教学法教材——《初中文学教学讲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6月出版),这部著作可称得上是解放后语文教学法学科开先河的教材.也是目前所见的解放后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语文学科教学法教材。粉碎“四人帮”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当时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一门学科尚未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迫切需要出版一本教材。教育部于19786月在武汉召开了文科教学座谈会,会上确定由武汉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等12所院校中文系联合编写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并商定由武汉师范学院任主编,西南师范学院为副主编。罗大同先生就是四位统稿人之一。该教材于1980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本由教育部直接确定专供高师院校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使用的教材。这部教材在新时期语文教学法这一科研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有专家评论说,“它的出版,不仅解决了当时高师院校中文系教材教法课教学的急需,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论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促进这一学科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页)罗大同先生是《中学语文》杂志的创始人之一。1978年,《中学语文》复刊,我国现代文学先驱茅盾为刊物题写刊名,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箴言就是在复刊的题词中提出的。

    罗大同先生身材魁梧,举止文雅,虽已年过花甲,但每次上课都是西装革履,精神矍铄。先生的论文集内部印刷后,曾赠送给我一本。先生肚子很大,学校分房,他挑选最高层,以便于天天爬楼梯锻炼身体。我大学四年级时,先生招语文教学法专业研究生,我报名参加考试,先生很高兴。但我英语不好,最后没有去参加考试。后来先生告诉我,研究生招生考试那天,他在学校图书馆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场没有看到我,还在校园里找过我。大学毕业后,我在做中学语文教师期间,发表多篇论文,我给先生写信,请求他推荐我参加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这个会的成员大部分是高校研究语文教学论的专家。先生给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朱绍禹先生写信,推荐我入了会。

  1999年底,我通过全国招聘考试到深圳市做语文教研员。有一次在皇岗中学举行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高原教授和他的夫人、北京市老一代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老师讲学。我主持会议时有点紧张,把即将退休的我的前任老教研员罗东昕老师介绍成罗大同老师了。

  罗大同先生推荐我入会后,大约是1987或1988年暑假,我曾在回老家时,顺便到湖北大学先生家里去看过先生一次。我去看他时,先生正生病在床。先生和我聊天的内容大都忘了,但记得先生说,他对需要帮助的年轻人常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聊天时,先生说他此生很满足,说他的女儿评上了首批小学高级教师,还说师母比他小十几岁。 

2016/6/3

(说明: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潘纪平发表在《中学语文》2011年第6期的《语文学科教学论建设的开拓者与实践者——缅怀罗大同先生》一文,特此鸣谢。)


最后更新[2016-6-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