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武汉人。熊俊大约1950年代初生人,初中毕业后在武汉呆了一两年。当时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968年或1969年,熊俊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和另外3位(2男1女)武汉年轻人一道,到我们村插队。熊俊他们到我们村插队时,我大约10岁。熊俊个子不高。也不是不高,是有点矮,但矮得比较匀称。当时还有一位叫彭腊梅的女生,和熊俊一起到我们村插队。彭腊梅身材高挑丰满,人长得很漂亮。但熊俊有文艺天赋,会演奏多种乐器,性格开朗,会唱歌,会跳舞,两只眼睛虽不算大,却像我们家如今养的宠物狗语文味的眼睛一样炯炯有神,闪闪发亮(虽是句笑话,但是一种很形象的也很准确的描述)。眼睛有神,人就精神,因此没有彭腊梅漂亮的熊俊,日常生活中比彭腊梅显得更生动,更灵气。我父母脾气都急,但为人心地很善良。先父当时做生产副队长,熊俊和彭腊梅就喜欢到我们家串门,几乎每天的早、中、晚,都会到我们家来。刚下乡时,两个武汉小姐受了不少苦,赤脚在农田干完农活后,细皮嫩肉的双脚肿胀,长了不少水泡。她们一来,我父母都是很热情地陪他们说话,还烧热水给他们泡脚。有时家里有点好吃的,如难得一次包了包面(馄钝),蒸了发粑,或煎了鱼,熊俊和彭腊梅她们来了,我父母就会给她们吃这些当时很奢侈的东西。那时我们家7口人(父母亲,姐姐,和我为首的兄弟4人,还有不住在一起的祖母爹),家大口阔,饭都吃不饱,多困难啊,难得吃上一点好东西。因此两位武汉女知青,对我父母有感情。熊俊后来到我们大队小学教音乐。有一次,全公社小学会演样板戏《红灯记》(片段)。《红灯记》主要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北满洲国某地“隆滩火车站”,铁路扳道工李玉和和巡警王连举都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们救下了被日本宪兵追击的交通员(负责运送情报的人)。交通员把一份电报密码表交给李玉和。日本宪兵队队长鸠山通过检验王连举的枪伤识破他的身份,王连举受刑不过招出李玉和。李玉和和他的母亲(非亲生)李奶奶因不肯交出密电码被处死,李的女儿李铁梅(非亲生)因鸠山要放长线钓大鱼而被释放。李铁梅在邻居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到柏山上的游击队处,游击队伏击并把追击而来的鸠山、王连举等人全部击毙。我们学校演出的是第二场“接受任务”,即交通员跳车受伤被救后,在李玉和家里,把电报密码表交给李玉和的那一场。那时,我们农村的小孩子都想参加学校文艺宣传队。熊俊想必猜透我的心思,就要我扮演交通员,即李铁梅的“表叔”,还给了我一个扮演交通员时系在腰间的红腰带。有好几天,我上学放学都把红腰带系在腰间,有时还挂在脖子上。可是受伤的交通员坐在凳子上要作慢慢苏醒状,演出时眼睛要慢慢睁开,这个细节难住了我,我老演不好。我总是一下子就睁开眼睛。熊俊循循善诱,说交通员是从行进中的火车上跳下来的,受了重伤,他的眼睛只能慢慢睁开。但我哪有“慢慢睁开眼睛”的经验啊!长这么大,眼睛要么闭上,要么睁开,从未慢慢睁开过一次。因此,很想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出的我,到会演那天,临阵脱逃,没有去。后来熊俊临时找人代演了交通员。回来熊俊问我,你今天不去演,是不有点怕。我不好意思回答她。真实情况是,有点怕,和演不好慢慢睁眼的细节,两个原因都有。当然主要是后一个原因。约一两年后,熊俊被招工回武汉工厂上班,离开了我们村。我曾和村子里几位大人一起到过武汉熊俊家里。熊俊的父亲和熊俊一样,个子不高,但长得也很干净利索。熊俊的父亲热情地给大人们泡茶,给我们小孩吃花生、瓜子。大人们喝了第一杯茶后,熊俊的父亲又用开水瓶往茶杯加水冲第二次,边加开水边说:“第二遍茶最好,喝茶要喝第二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第二遍茶最好”这句话,一直记忆深刻。现在想来,熊俊的父亲说“第二遍茶最好,喝茶要喝第二遍”这话,可能还有留客人多坐一下的心情在里面。
2010年国庆节期间,有一天,我母亲、姐姐正在家门口忙着收拾翻晒的黄豆,忽听有人喊:“熊俊来了!熊俊来了!”全村人都跑来看熊俊。陪熊俊一起来的有她的先生和儿子。熊俊说:“我们到道观河玩儿,顺便来看看黑扪爷爷。”道观河是我老家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个著名风景区,也是武汉市四大风景区之一,离我们家30公里左右。黑扪是先父的小名。先父小时长得黑,村里长辈都叫他黑扪,后辈叫他黑扪爷爷。有人告诉熊俊,你来晚了,黑扪爷爷两个月前不在了(先父2010年8月7日病逝)。后来熊俊站在我家门口,和我母亲、我姐姐说了半天话。有一次我回家,老母亲和我讲起这些来,我问老母亲,我说你和姐姐把熊俊的电话留下来了吗?老母亲说,冇(没)留。我心里沉甸甸的,对老母亲说,当时给我一个电话就好了。
我边写这篇随笔,边在电脑上看听浩亮、刘长瑜、高玉倩主演的《红灯记》第二场“接受任务”。那真是好听。听到最后李玉和唱的《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听着听着,我流了泪。
2016/6/4
附:《红灯记》第二场接受任务
〔紧接前场。
〔李玉和家内外:门外是小巷。屋内正中放着桌椅,窗户上贴着一只“红
蝴蝶”。右后方是里屋,挂着门帘。
〔幕启:北风呼啸,四壁昏暗;李奶奶捻灯,屋中转明。
李奶奶(唱)【西皮散板】
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
打猎的人
【原板】
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
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铁梅挎货篮进屋。
铁梅奶奶!
李奶奶铁梅!
铁梅奶奶,我爹说:表叔马上就要来了。(放下货篮)
李奶奶(自语,盼望地)表叔马上就要来了!
铁梅奶奶,我怎么有那么多的表叔哇?
李奶奶哦。咱们家的老姑奶奶多,你表叔就多呗。
〔李奶奶补衣服。
铁梅奶奶,那今儿来的是哪个呀?
李奶奶甭问。来了你就知道了。
铁梅嗯。奶奶,您不告诉我,我也知道。
李奶奶知道?你知道个啥?
铁梅奶奶,您听我说!
(唱)【西皮流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背交通员急上,推门进屋,示意铁梅关门,注意外边。关切地扶
交通员坐下,递水给他喝。
交通员(苏醒)请问你此地可有个扳道的李师傅?
李玉和我就是。
〔李玉和、交通员对暗号。
交通员我是卖木梳的。
李玉和有桃木的吗?
交通员有。要现钱。
李玉和好,你等着。
〔李玉和示意李奶奶拿灯试探。
李奶奶(举煤油灯看交通员)老乡……
交通员(见暗号不对)谢谢你们救了我,我走啦!
李玉和(高举号志灯)同志!
交通员(激动地)我可找到你啦!
〔铁梅接过号志灯,看到了它的作用,惊悟。
〔李奶奶示意铁梅提货篮出门巡风。
交通员老李,我是松岭根据地的交通员。(从鞋底取出密电码)这是一份密电码。
〔李玉和郑重地接受。
交通员你把它转送柏山游击队,明天下午在破烂市粥棚,有个磨刀的人和你接头。
暗号照旧。
李玉和暗号照旧。
交通员老李,这个任务很艰巨呀!
李玉和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交通员好。老李,时间紧迫,我得马上回去。
李玉和同志,你的身体……?
交通员刚才是摔晕了,现在我能走了。
李玉和好。等一等,我给你换件衣服。
〔李玉和拿衣服给交通员换上。
李玉和(郑重叮嘱)敌人正在到处搜查,情况很紧,路上你要多加小心!
交通员老李,你放心吧!
李玉和同志……
(唱)【二黄快三眼】
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
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
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一一,
〔送交通员下,铁梅进屋。
(接唱)
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
〔警车声响,李玉和机智果断,示意李奶奶吹灯。
〔李玉和持密电码“亮相”。
〔灯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