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583):洪威雷》
     阅读次数:13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583):洪威雷

少堂志林(583): 洪威雷

 2016-6-5 10:3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洪威雷先生,湖北新洲人,19497月出生。本科学历。曾任湖北大学教授,行政管理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湖北大学公文写作研究所所长,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会长,国际应用文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为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新闻学院院长。是我国应用写作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学者。

   洪威雷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我1979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洪威雷先生是我们大学一年级写作课的助教。他当时是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刚毕业留校不久。洪威雷先生和我是新洲县老乡。可能因此,他一开始就对我这个小老乡很是关注。写作课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当时上我们写作课的是一位张姓老教师。记得洪威雷老师介绍,张老师是从《长江日报》调来的高级记者,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张老师讲课时,洪威雷老师就拿着笔记本,在教室后排坐着边听边记。张老师讲完课,收拾好讲义,没有同学交流的话就走了。接着按惯例,洪威雷老师留下来给同学们做布置作业等工作。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79级总共是3个班,每班36人,号称108将,平时都是集中在原中文楼3楼的一个大教室里上大课。第一堂写作课后,洪威雷老师走上讲台,强调说中文系学生,写作能力是基本功,很重要,说要摸摸同学们的写作底细。说完便在黑板上写下《往事》这个题目,要我们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把这篇作文写好,下一次上写作课时交上来。写这样一篇作文,对于从小喜欢写作,中学时代写的作文就被老师误认为是抄袭的我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往事》这个题目,很容易触动像我这样从底层农村熬出来的苦孩子。这个题目让我思绪万千,我首先想到自己小时挨饿的经历。我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主要情节是村民晚上都去偷集体农田里做绿肥的“草子”,即紫云英,偷回来腌成咸菜当菜吃),和当时周边村里的农民因为挨饿而引发的一些悲剧(有的生产队为防草子被偷,就喷洒剧毒农药,曾引发中毒悲剧)加以糅合,写成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写这篇作文时,我调动了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在学校图书馆边写边哭(一点都不夸张)。到下次课前,我在校园里碰到小时候和我经历类似的洪威雷老师。洪老师正在做甩手操(洪威雷老师每天早上都在校园做甩手操),他用家乡话叫住我,大力称赞说,程少堂,你的作文写得很感人啊,我都看流泪了。洪威雷老师还说,他曾建议写作课主讲张老师,把我这篇习作推荐给《长江文艺》杂志发表,搞新闻出身的张老师认为,我这篇作品情调有点灰暗低沉。最后就没有推荐出去。但张老师在《往事》点评课上,重点表扬了几篇文章,我的这篇作文是其中之一。不久,同学们组织到武汉东湖春游,回来后,洪威雷老师要大家写篇游记。我开始觉得没东西可写,最后决定打破一般游记写玩乐的俗套,定题为《东湖的绿》,也就是写东湖的地是绿的(草、树),东湖的水是绿的(水很清里面有少量水草),东湖的天也有点绿,主题就是歌颂东湖的生命之树常青。在这篇作文的点评会上,张老师把我这篇游记作为第一篇优秀作文,重点点评表扬。下课时,张老师特地把我留下来,跟我说,洪老师可能跟你说了,上次作文《往事》你也写得不错,洪老师建议推荐出去发表,但我觉得这篇文章情调太低沉了,因此没有同意推荐。又说,你写作基本功好,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当时,中文系的学生,作文如果被老师推荐出去发表的话,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我的作文《往事》虽然最终没有被推荐出去发表,但毕竟两位老师中有一位强烈建议推荐,主讲老师也认为写的不错,只是情调不够开朗。这给我很大鼓舞。我同寝室有一位同学叫杨帆,是当时武汉著名历史小说作家杨书案的儿子。杨书案曾任《芳草》月刊主编,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为长篇历史小说《九月菊》等。我请杨帆把我这篇作文带给他爸爸看看,请他爸爸指教。杨书案先生看了我的习作后,特地写了一封短信鼓励我。杨帆还对我说,他老豆(武汉年轻人对父亲的俗称)对他说,你看别人农村的孩子写的东西多感人。《往事》与《东湖的绿》两篇习作,大学毕业时还在,但几次搬家,很遗憾没有能将它们保存下来。后来,我还写过一篇散文《根》。这篇散文是用象征手法写的,就是把老师象征为“根”,学生为“绿叶”。写完,我请洪威雷老师指教。洪老师看后给我提出了修改意见。这篇习作发表在《武汉师范学院校报》上,时间大约是1980年或1981年。1980年上半年,武汉师范学院举行首届学生文学创作大赛,最后有17篇作品获奖,我的小说《梅花嫂小传》是其中之一。散文《根》与小说《梅花嫂小传》,究竟哪一篇是我最早印成铅字的习作,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梅花嫂小传》被收入获奖后学校编的集子《武汉师范学院学生文艺习作》第一集,这个集子我有保存,封面上印的时间是1980年10月。而发表《根》的那份校报,我没有能保存下来。我现正在想法子,要托人在湖北大学图书馆里,看看能否找到发表这篇《根》的校报。能找到的话,一定要复印一份,留作纪念。

    1983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洪威雷老师。有时会想起他来。有一次晚上喝了酒,借着酒劲,给洪老师打过一次电话。我不记得是从哪里找到洪威雷老师的电话的。电话接通了,洪老师居然还很清晰地记得我这个37年前的老学生。

2016/6/5




最后更新[2016-6-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