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我为何失去自信
作者:静思一秋
2005-2-21 8:07:00
源地址:www.eduol.com.cn/web-ia/bbs/printpage.asp?Board... 125K 2005-5-24 –
(教育在线论坛-思维的足迹--我的教育不是梦最高问题服务的。”是的,一堂好课就如一篇美文,如...。如果寒假里没有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如果前几天没有看到程少堂老师的中学语文课《荷花淀》实录,我也许会像从前那般,从容自信而无愧...
www.eduol.com.cn/web-ia/bbs/printpage.asp?Board... 125K 2005-5-24 - 百度快照)
又开学了。
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的第17个学期就要开始了。
我准备好了吗?我准备好去迎接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了吗?我还能否自信地走上那方讲台?
我无法回答自己。
如果寒假里没有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如果前几天没有看到程少堂老师的中学语文课《荷花淀》实录,我也许会像从前那般,从容自信而无愧地继续着我的工作。但现在,我不敢。
这种惧怕,是责任心对自身素质的拷问。
以前一直想读《给教师的建议》,苦于好书难觅。这次偶尔从网上得到该书的电子版本,欣喜若狂,立即下载。虽然录入中错字颇多,但丝毫没有影响我阅读的热情。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似乎就是昨天身边发生的事情;那一句句中肯的话语,仿佛甘泉流进干涸的土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了那么多的建议,每条建议都是一条爱的建议。他一直在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学校;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爱,他“带领着一群孩子到一个小树林里去,给他们讲蝴蝶和甲虫的故事”;因为爱,他和全体教师“花了15年时间,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小学里完善地掌握阅读技能,以及如何在中学里再使这项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边读边比较”;因为爱,他“编了一本专门的习题集”,专供智力有障碍的儿童使用……而我,一个正在工作着的教师,究竟为孩子们做了些什么呢?为了考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分数,我粗暴地把家庭作业本摔在学生的脚下;为了名次,我把全班学生训斥得不敢抬头……
我如何轻松地走上讲台?
一直困扰我的另一个问题是:语文怎么教?每每看到名师精彩的课堂,我都会如释重负:原来语文可以这么教。但每每拿起教科书,我便又回到老问题上去了。这次,读了《荷花淀》的课堂实录,我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一直在“怎么教”的迷宫里徘徊而不能出。其实我应该先问自己有什么可以教。《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读完的书不会超过2000本,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少于半数)是应当在上学的年代里读过的。”我呢?在学生时代,我读过几本书?面对开放的语文课堂,面对知识日渐丰富的学生,我如何高屋建瓴,胸有成竹?我如何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我如何自信地走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