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破题。我这里说的“18年”,是指我从1999年到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开始迄今的18年。“18堂公开课”,即在我的教研员职业生涯中,平均一年只讲一堂公开课。我不追求讲公开课的数量。这里所谓“讲”,准确地说是开发。因为有的课,我在不同地方讲了多次,这里记录的是这18堂课首讲的时间与地点。
众所周知,教研员讲公开课,是有压力的。讲得好,那是应该的。但讲得不好或不怎么好呢?谁还能是常胜将军?因此,全国的教研员,讲公开课,特别是坚持讲公开课的,很少。在深圳,在广东,坚持讲公开课的教研员就只有我一人。我是别有所图。从做教研员的第一天,就立志要做一件走进历史的事业,就开始执著追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打造语文味教学流派。我坚持讲公开课,为的是便于理论和实践捆绑提升。也就是说,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进程中,我的公开课起到了类似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的作用。
我原以为我只讲了12堂左右的公开课,没想到今天一统计,有18堂。
(一)2001年11月(具体日子记不清),在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主讲《伤仲永》公开课。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两区初中语文教师参加听课。因为在宝安讲得比较成功,讲完后的下一周,在罗湖外语学校陪马上要参加广东省教学比赛的老师热身壮行,再讲了一次。此课没有留下音像资料和教学实录,但留下一个很简单的教学设计,收在2006年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 2009年11月27日在天津开发区又讲了一次,课题:《一篇短文何以能成为千古名篇——王安石〈伤仲永〉细读》。
(二)2002年4月11日,在深圳中学,主讲全市大型公开课《荷花淀》,课题为《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这堂课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发轫之作,教学实录在网上挂出后,在中国语文教学界产生巨大影响,有10万以上人次阅读量。此课后,不少一线教师对我说,语文味教学好是好,但不好学。于是我开始研究、探索语文味教学操作化即教学模式问题。
(三)2003年12月4日,在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中学初中部,主讲全市大型公开课《世说新语·咏雪》,课题为《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咏雪〉为例》。这堂课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对语文味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是语文味教学模式开始萌芽的标志。
(四)2005年10月20日,在深圳市罗湖区滨河中学举行的深圳市初中语文教学比赛结束后,我接着主讲全市大型公开课《你是我的同类》,课题为《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此课进一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进行语文味教学模式的探索。
(五)2005年11月25日,在香港主讲《听陈蕾士的琴筝》,课题为《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为例谈诗歌鉴赏》。此课进一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进行语文味教学模式的探索。
(六)2005年11月26日,在香港教育联合会礼堂,主讲《诗经·子衿》,课题为《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此课进一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进行语文味教学模式的探索。
(七)2006年8月26日,在深圳市福田中学,主讲全市大型公开课《离骚》《逍遥游》比较阅读,课题为《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此课进一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进行语文味教学模式的探索。著名美学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现场评课时指出:“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语文味或文化语文教学流派在深圳初露端倪。”
(八)2007年4月28日,在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全市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题为《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这堂课被一些名师誉为“巅峰之作”,是语文味教法之核心“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形的标志,也是语文味教学法研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课后的下一个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向我约稿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战争生活”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我组织深圳市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按照语文味教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撰写出近15000字的单元教学设计《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战争生活”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味视角》,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发表,进一步固化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在2007年撰写、2008年初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我对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语文味教学法在这时已经接近成熟。但我没有急于撰写语文味教学法的专题论文发表,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对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了长达7年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具体说,此后我的每一堂公开课都是按着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的。
(九)2007年12月8日,在河南周口市,主讲《林黛玉进贾府》。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中国文化史上传说伏羲发明阴阳八卦之地,因此我把课题定为《红楼书中看阴阳——用易经阴阳观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十)2007年12月8日,在河南周口市,主讲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课,课题为《作文无难事,只要会“废话”》。这个课也是按照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
(十一)2008年10月25日,在西安市,主讲公开课《鸿门宴》,课题为《鸿门宴:一次文化事件》。这个课也是按照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
(十二)2008年11月1日,在遵义师范学院大礼堂,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大型公开课《遵义大排档菜单》,课题为《生活处处是语文:以〈遵义地方菜谱〉为例》,引起巨大反响。
(十三)2010年5月26日.在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高中三年级《论语》复习公开课,课题为《孔子死了,他还活着:从《论语》成语看孔子(儒家文化)不死——高中三年级〈论语〉复习公开课》。
(十四)2009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行路难》,课题为《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李白——李白〈行路难〉新读》。
(十五)2010年12月26日,在山西晋中市,主讲大型公开课《高考作文指导》,课题为《高考高分作文探秘:玩转材料》。
(十六)2011年12月21日,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的广东省2011年语文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会上,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面向全省120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锦瑟》,课题为《<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和同学们一起聊“天下第一朦胧诗”》,引起重大反响。
(十七)2012年9月15日,在四川南充市,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沁园春·雪》,课题为《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千古第一词”毛泽东《沁园春·雪》文化密码解析》。
&a, mp;n, bsp;这一课之后,我觉得可以了——可以正式撰写文章,提出语文味教学法了。2013年下半年我开始在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送教下乡的讲座中正式报告《一种新的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论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发表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用接近杂志三分之一的大篇幅,主办“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题,转载我的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以及其他专家研究我的2篇论文。语文味教学法诞生。
我平时脾气又直又急,但对学问,我不急不躁。我刚来深圳做教研员的1999—2000年,是语文味研究的准备时期。通过思考准备,2001年公开发表文章提出语文味理念,正式开始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到2007年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形,我用了7年时间。此后,我又再用了7年时间,继续从容地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至2014年初,我才发表《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的论文,正式提出建构一种新的表现性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这期间度过的,是心无旁骛激情浇注的漫长的16个春秋,相当于两个抗日战争的时间。
(十八)2014年6月5日,在深圳市南山区,面向全区初中语文教师,和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用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大型公开课《虽有嘉肴》。
在2007年撰写、2008年初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我说:“我决定我做深圳市教研员后只讲12堂全市性大型公开课,平均一年多一堂。根据中国传统文化,‘12’意味着一轮,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探索,足矣。12堂课从绝对数来说不多,但是我希望这12堂课每一堂都是一块‘石头’。”(见该书第216页,“我的教学语录”第68条)我基本上是按这个计划进行的。
跟有些名师的公开课数量相比,我这18堂课,只能算是区区之数。
我按我自己的节奏行事,从不随人起舞。
也不和别人比。道不同,追求不同,不相与比。
18堂课,确属区区之数。一年只是平均一堂。
但放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整个历史中考量,18年,18堂,意义就不一样了。
这18年,是我知行结合、道器纵横的18年,是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激情熔铸捆绑提升的18年。
这18年,也正是深圳人大炒股票大炒房子,大赚其钱大发其财的18年。和我前后来深圳工作的同事,一般都在分的福利房之外再买了几套房。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固定资产达千万甚至几千万的富翁。比如深圳有一位和我同年龄的杨姓语文老师,十年前就有人称之为“杨八套”,即十年前他就有八套房。
只有我没有炒股票,没有炒房子。
在深圳,多一套房子,就可以说多一座金山(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在深圳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我羡慕他们,但不妒忌他们。
因为我有一座语文的江山。
中国语文教育史,将会记住这18年18堂课。
201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