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网读到题目为《一流+二流+三流=几流 ?》的博客文章。文章说,在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之“985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之“211工程”尚未结束,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很多高校就又吹起了向“双一流”高校迈进的冲锋号。这篇文章认为,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高校是一流的生源、二流的师资、三流的管理。在权力通吃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不发生根本触动,绩效考核大棒约束下师资精神面貌不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我们国家不具备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条件。
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基本上是赞成的。不过我也观察到另外几种不同的“一流+二流+三流”的情况:
(一)“一流的硬件(或经费)+二流半的人才(在中国,二流人才实际还是不错的。只怕是二流半甚至三流人才在那里滥竽充数)+三流半甚或不入流的管理”。这样的单位等于几流?
(二)“一流的口号+二流半的人才+三流半甚或不入流的管理”。这样的单位几时能够一流?8年?晚间梦。18年?白日梦。
党中央在18大提出的“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100=2021,即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1949+100=2049,即2049年),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充满信心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要走过漫漫100年的艰辛历程。
作为小小老百姓,我也坚信,就这样平稳发展下去,假以时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不过,我亦坚信,到2049年中国梦顺利实现了,有些单位的白日梦也不可能实现。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