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观》
     阅读次数:158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观

原文地址: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观(一)作者:子清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界定在人与人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两个方面。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定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视、复归和利用。 
 “和”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翻开文献,关于“和”的著述,可找到比儒家学说更早的文献资料,其中就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尚书·尧典》写道“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八音克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①]这里的“和”,原书认为是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而协调和谐。[②]《尚书·尧典》成书于上古,那时候所谓的神,其实就是人对不确定的自然的一种敬称。[③]因此可以推知,人类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方式向自然发出祈求。这说明,远在上古的三皇时代,人类就有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与要求。 
而在被誉为中国哲学滥觞的《周易》一书中,乾卦的彖辞也有关于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乾卦·彖象》:“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④]意思就是,《彖象》说,多么伟大啊,开创万物的阳气!万物依靠它开始萌生,它统领着整个大自然。这里说,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在阳气萌生的。可见,当时人们的意识中,人类的地位与自然界其它物类是一样的,没有高下尊卑之分。换句话说,在自然界中,人类应该与万物平等相处。这说明,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滥觞,《易经》也道出了现代所谓的尊重自然,要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与要求。 
《老子》也道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⑤]人要生存,就要效法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天地四时的规律,更好地开展人类活动。可见老子也道出了尊重自然的意念。 
随后的《庄子》,也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声。他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⑥],庄子把天地,也即自然,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要在精神上与之共往来。这里,庄子把自然放在与人类平等、甚至高于人类的位置之上,认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义不容辞的。 
先秦文化典籍已出现了众多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这并不是偶然的,它们都表达了古人同样的一个观念,即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够在自然界生存繁衍。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滥觞,对中国其后数千年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后世也深入人心,逐渐形成社会的共识并有所发展,典籍记载也很多,下面且举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数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游记作家郦道元,历览秀丽的河山,用优美的笔触,写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游记文《水经注》。该书第一次对神州大地的自然风景作了最详细的记录,表达了对神州大地自然界的无限崇爱之情。其中一句最为动人,他说“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⑦]他在欣叹自然界壮美河山时,发出了与山水灵魂相通的感慨。山水在他的眼中是神圣的,与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相似,他是自然的知己,认为自然是有灵魂的,要通过精神才能与自然交流。这里,作为魏晋时代人的郦道元同样表达出对自然的尊重、崇仰之情。 
到了唐代,人尊重自然的传统继续得到继承,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就是其中一例。文中有一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说种树的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种树要顺从木的本性,即“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⑧]。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篇文章写于唐代,其中,种树可理解为象征了生产发展。从李白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⑨]可见,那时候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环境也开始遭到的破坏。该文的意义,在于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生产与环境的关系。那就是,顺环境的本性,即自然规律,去谋求生产发展,这样既能保护环境,也能创造良好的产出。反之,为了生产而破坏自然规律,则得不到好的收成,其后果必然是,不仅环境被破坏,而且生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可见,唐代人已经有关于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要协调发展的要求。


最后更新[2016-9-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