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670):浪淘沙》
     阅读次数:75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670):浪淘沙

少堂志林(670):浪淘沙

2016-9-2 13:2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浪淘沙》,唐教坊曲,词牌名。原为七言绝句中的词语。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其一》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之句。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浪淘沙》,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文学史认为,《浪淘沙》作为词牌,是南唐李煜创制。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一)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词的内容就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通常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以上根据陈齐美《词牌简析及常见词牌说明》一文改写。来源:邵阳一中网:http://www.sysyz.com.cn/wx/sh.aspx?id=631

   淘者,用水冲洗,去掉杂质。浪淘沙,就是大浪淘沙。大浪淘沙为中国成语,谓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大浪淘沙,淘去的是无用之物,留下的才是精粹。

   各种事情要做好,终归要经过大浪淘沙。甚至清理门户。

2016/9/2




最后更新[2016-9-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