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广东省语文教研员W老师来电,说某著名出版社W社长想到深圳来搞一个活动,活动中他可以讲一堂初中或小学的课,我和W老师也可以各讲一堂。W老师说,W社长当然没有你讲得好。我马上婉拒W老师的动议。我向W老师阐释了婉拒的原因:
(1) W社长的性格率性,直爽,和我类似,人也很聪明,我比较喜欢。但他想来深圳搞活动,至少需要几万元经费,哪里有呢?
(2)我离退休不远,事情多,精力有限,难以抽空筹办这类活动。
(3)作为学者,我对W社长最近几年大搞特搞的“Χ语文”从未公开发表过意见,我尊重他的观点,但对“Χ语文”的提法,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认为W社长根本不是真懂或很懂语文教育的人。他年轻时是教过几年书,但主要是做新闻和政府新闻发言人,是新闻方面的专家,远离教学一线很多年。他大张旗鼓搞的“Χ语文”,对我们这样的学者当然是毫无影响的,但对整个语文界的影响我认为很负面。我认为语文课有质量高低之分,但不能说很多语文老师教的课是“假语文”。我研究语文味,没有我说的语文味的语文课,也是真语文课,不是假语文课。
(4)你说W社长可以讲一个打电话的课。讲打电话,对W社长这样做领导的人当然是扬长避短。但作为关于打电话的语文课,我不相信他真能上得好。上语文课和做记者、做政府新闻发言人是两码事。钱理群、孙绍振、徐江、李海林等学者,是大学教授,前两位还是特别有名的大牌教授,他们都曾用中学生讲过课,但都不太成功,有的很不成功。因此我基本认定,W社长给中小学生讲语文课,也不会成功。课有别才,非关书也。读书少没学问,讲不好课,但读书多学问大,也不一定能讲好课,特别是给中小学生讲课更是这样。
W老师几年前曾主动提出,由他出面组织广东全省中学语文教师,在深圳搞一次“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由省教研室发通知。我立即回应道:非常感谢好意,但免了。这种活动放在深圳搞,等于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真要搞,在广州搞。在广州其实搞我兴趣也不大,我现在倒是希望在老家武汉搞一次。前几年本来筹备好了在武汉搞一次,语文味工作室都把几堂展示课作了安排,赠书《程少堂讲语文》也做了安排,湖北教育厅主管厅长也已同意。但考虑来考虑去,我最后还是决定取消了这个活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用杂志三分之一的大篇幅主办“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题,紧接着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7期,又分别用杂志三分之一的篇幅主办“语文味教学法”专题,由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集体撰写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80万字)也出版了,搞一次这种活动的条件比以前更好了。不过搞不搞这种研讨会无所谓,我相信中国语文教育史会有我一块地盘。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