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觉得,我的的心理年龄在35岁左右,绝对没有超过40岁,很年轻。
因为无论在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语文教学实践(公开课)方面,我常常“不按牌理出牌”。
上周五(2016年10月28日)上午,我应邀在福田区用我自己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法教学小学六年级公开课《伯牙绝弦》,很成功。讲完这堂课,我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群里说,我这堂课的设计,相当有深度,完全可以用它在高中进行教学。这样一个设计,对小学生讲却能获得很大成功,是因为我在备课时,做了相当充分的小学化的工作。我还说,我甚至有一个奇思异想——如果我再讲公开课,我想尝试一下,用这个面对小学生的设计,对高中生讲一堂《伯牙绝弦》。
上个月,广州仲元中学语文科长来电,邀请我11月下旬我在广州仲元中学讲学一天。原定的计划是,上午听课两节,下午评课、报告。上午的课,他们邀请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梁青和他们学校一位老师同课异构余秋雨的《道士塔》。梁青有个省骨干班的同学,是仲元中学以前的语文科组长,这位前组长知道梁青是语文味工作室骨干,因此邀请梁青也参加他们学校这次活动。余秋雨的散文我都比较喜欢。文化散文与文化语文之语文味教学法邂逅,也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缘分。
今早,仲元中学语文科长来电,和我敲定讲学安排。放下电话,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在语文味工作室说的,用给小学生讲《伯牙绝弦》公开课的设计,给高中讲一次《伯牙绝弦》的奇思异想。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极具影响的经典文本的教学设计,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几个学段教学,这种事情,中国语文界可能还没有人做过。于是拿起电话与广州仲元中学语文科长沟通,初步决定24日在仲元中学,前面两位年轻老师讲完《道士塔》,接着我用他们学校的高中生讲一堂《伯牙绝弦》(40分钟左右),教学设计就用上周在福田区给小学生讲的,完全不改。我就是想尝试一下,看看一个语文味教学设计,从小学跨越到高中学段教学,究竟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教学现象,会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局面。相信这里面能生发出一些很有意思、颇值得研究的教学理论问题。
我就是要尝试,要挑战,要冒险。
程公年且六旬而从心所欲要逾矩。
我就是要让时间与实践证明,中国语文界,有程少堂的日子和没有程少堂的日子,不一样。
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