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书架上又看到那张7年前收到的明信片。是广州培正中学梁青老师于2011年1月19日寄来的。我日常没有收藏别人寄来的明信片的习惯。这张明信片之所以一直放在书架上而没有丢弃,原因有三。一是2007年11月22日我参加广东省教学质量评估,第一次到培正中学,认识了当时是培正中学办公室主任的梁青,并听了她一堂课。她的课讲得很不错。二是因为粱青寄来这张明信片时,其不仅主动报名参加了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之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且已然是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三是梁青的硬笔书法清爽中有优雅,秀气中透着些刚劲,确实漂亮。我认识梁青的最初几年间,她是每年都要给我寄明信片贺年的,明信片上她写的字不多,但一律写得好看,让人爱不释手。这些明信片,原本我是都收藏着的。时光荏苒,十年之后,如今可能只有这一张幸存,属孤本,因此便特意时时关照,给予人文关怀较多。这张明信片,寄来时广州的邮戳是2011年1月19日,深圳投递的邮戳是2011年1月30日,莫不是从广州散步走来深圳的呢。我虽然出生于农村,在农村生活了最初的20年,但不像一般农村出生的人对植物审美疲劳。我从小就喜欢植物,在植物中又特别喜欢竹子。2007年,《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其他入选的19位名师的书之封面,都是出版社统一用不同品种的花卉图案作为装饰,我却特地坚持要求用竹子图片做《程少堂讲语文》的封面。也许梁青是留意到这一点了吧,她寄来的这张明信片,背面主题为“步步高升”,一蓬青春洋溢生意盎然的翠竹,间伴有苍龙日暮老树春深苍劲却元气淋漓的一树梅花,上面的她写的字,与不是她画的画,意与境浑然一体。人生在世,烦心事颇多,偶尔从书房书架上拿起这张明信片凝视,似觉有德彪西的某种优美的音乐之声在脉脉地响起,在袅娜着回旋。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