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中考信息
文章标题: 《告别一个永远鲜活的话题——易水诀别(连载四)》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战国策   阅读次数:365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告别一个永远鲜活的话题——易水诀别(连载四)

[美文展示四]

                                 易水诀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百冠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②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防宫、商、角、徵、羽五音,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③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④瞋目:瞪眼。⑤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赏析]

这是一幅悲壮的画面。送行者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生离死别;悲凉的筑声,萧萧的寒风,送行人的哭泣落泪,更加重了画面凄怆悲凉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情境下,壮士荆轲唱出了千古传诵的“易水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前句通过眼前之景,渲染了冷清、悲凉的气氛,近似于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向送行者叶荻花秋瑟瑟”,后句是荆轲明志,向送行者表示自己义无返顾的豪情壮志。

这时候的筑声随之变得慷慨激昂起来,人们的情绪也转向激愤高昂,心头都激起了对敌人满腔的仇恨.就在这慷慨的音乐声和激昂的群情中,荆轲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启程了。


最后更新[2004-5-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