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821):新发现3篇研究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硕士学位论文》
     阅读次数:151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821):新发现3篇研究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硕士学位论文

新发现3篇研究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硕士学位论文

 2017-2-28 15:5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少堂志林(821):新发现3篇研究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的

硕士学位论文


    近十年来,全国高校有数十篇研究程少堂和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硕士学位论文诞生。今天在中国知网博士硕士论文库新发现研究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硕士学位论文两篇,一篇是华中师范大学2016届全日制硕士生许晗童的《“语文味”教学理念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知网收录的这篇论文摘要如下:

语文味”教学理念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

许晗童

华中师范大学

导出/参考文献 关注 收藏 打印


摘要:2001年初,深圳名师程少堂率先提出“语文味”这个概念。此后,“语文味”研究团体以程老师为先驱,着力构建“语文味”教学理论体系。2003年,程少堂老师就在论文中提出了“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初步提纲,包含十五个方面,分别涉及到“语文味”的本质特征、实现手段、呈现形式研究,教师主体研究,学生主体研究等,从本体论、方法论等多个角度考量和发掘“语文味”。本次论文研究,探讨在高中学段,针对古典诗词这一文体,“语文味”教学理念将如何体现的问题,以期丰富“语文味”教学理论的内容。第一章从“语文味”教学理念出发,首先研究“语文味”的诞生背景及其内涵,并对“语文味”教学理念中的几个重点词汇进行初步阐释,为后文的论述做理论铺垫。第二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语文味”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影响。通过对高中古典诗词中的工具味、审美味、文化味的发掘和选取,为语文课堂“语文味”的营造提供资料。首先,应注重“工具性”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积极关注古典诗词的文体特征,关注诗歌语言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语言在中国历史中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次,应将中国文人的思维习惯和特征纳入到审美对象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和审视自己所在群体的思维传统。另外,教学内容的确定应重视对民族文化基因(如儒家与道家)的回归,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自己的精神血脉。第三章从教师的角度,探讨“语文味”对语文教师的影响。教师应当告别传统的“匠人”身份,为“文人语文”注入真实的生命与智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渗透个人生命体验,用情景再现打动学生,用生命反思启发学生;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创设开放的对话氛围,用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实现师生的互动与共享;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专题研究,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个性,构建自己的“代表课”。第四章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角度,探讨“语文味”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一部分是论文的研究重点。“一语三文”教学法衍生出情感激发、语言玩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四种基本方法。论文借助具体案例,着力将这些抽象方法具体化。以“文化切入”的导引艺术和师生个人体验的融入来阐述情感激发的主要方法,以变、比、读三个关键词解剖语言玩味的实践策略,以情感内涵(意趣)、人生智慧(理趣)和人生境界展开意理阐发的具体内涵,以幽默情境的铺设、言语幽默的生成、幽默与诗意的结合来细化幽默点染(谐趣)的基本技巧。以期为“语文味”的实践方法做好注脚。 还原

关键词:“语文味”; 高中; 古典诗词; 教学;

导师:黄念然;

分类号:G633.3

另一篇是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届全日制硕士生刘白雪的《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这篇论文的摘要如下:

摘要:新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实施十年有余,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也更积极地参与,但语文课堂的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语文教学仍被人批评是过分关注其它而忽视自己。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为改变这一现状,“语文味”概念营运而生。2001深圳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首先提出“语文味”这一新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历经10多年的探索,“语文味”从一个简单的概念逐步完善,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教学理论——“语文味”理论。本文从“语文味”的角度出发,看待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文章首先对“语文味”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概括“语文味”的特征,然后根据“语文味”的概念来判断语文课的“变味”现象,研究“变味”的原因,并试着探索“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的途径,最后结合“语文味”理论对具体教学个案进行研究。“语文味”不仅是语文课堂需要达到的境界,也是衡量语文课是否成功的标准。“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也是语文课堂是灵魂。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味”作为衡量语文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准,能使我们对于语文课的变味现象有更好的判断,也更有利于使语文教学回归到语文本身。因此,对“语文味”回归的研究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语文味; 变味; 回归;

导师:金耀民;

分类号:G633.3


以下是知网这两篇文章题目的截图:

    另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搜索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首都师范大学2016届全日制硕士生宋丽丽的硕士学位论文《程少堂“语文味儿”教学的建构策略探析 : 基于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

2017/02/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36645.html 


最后更新[2017-3-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