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专家研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阅读次数:64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研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2017-04-21 04:5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研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

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7日……”不少关于袁隆平的介绍,都是这般记述他的生日。报告文学作家陈启文则披露,北京协和医院历史档案显示,袁隆平出生于1929年8月13日。在这份档案上,还有给这位“袁小孩”接生的妇产科大夫的英文签名——“Qiaozhi Lin”。也就是当年27岁的林巧稚。

  4月20日上午,记载这一有趣细节的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表示,《袁隆平的世界》生动、严谨、科学地展现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科学探索之路,是一部细致叙述袁隆平非凡人生的史诗性作品。很多人只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在艰难险阻中攀爬科学高峰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彰显出的精神品格,更值得国人了解和学习。这部书就在努力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在陈启文的笔下,袁隆平除了在稻田里为“一粒米”忙乎,还有着“刚果布式的笑容”,是游泳健将,喜欢拉小提琴,自我评价有着“七十岁的年龄,五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心理,二十岁的肌肉弹性”,还对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情有独钟。

  要厘清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就无法回避杂交水稻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人工去雄、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系统……为了对这些农业科学术语有个初步认识,陈启文在参阅400多万字的科学专著的基础上,随时向袁隆平和他的学生请教,并跟随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到稻田考察学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闰良评价道:“隔行如隔山,陈启文已经跨越了这座山。”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4月13日,袁隆平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表示。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在陈启文看来,处于“米寿之年”的袁隆平,借用陆游的这句诗来形容,再也贴切不过。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1日 09版)


最后更新[2017-4-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