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847):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记梦》
     阅读次数:74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847):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记梦

少堂志林(847):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记梦

 2017-5-12 08:3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推荐到群组

   大约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昨晚睡梦中老纠缠学我上课的老师,有的成功有的不太成功的问题。中间觉得要醒过来记下不然会忘了,于是挣扎着醒来,打开手机有道云笔记,记下以下心事:

   从上个世纪末到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后,我顶住压力坚持讲了一系列公开课。这些课的绝对数量不太多,总共也就近20节,平均每年一堂。对我的这些课或其中的某些课,无论是现场听过的,还是没现场听过但看过教学实录的,喜欢的人很多,有些老师甚至对我的课有些痴迷。这些课中,有好几堂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的课,被著名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异口同声撰文称赞为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喜欢我的课,自然就有一些老师,学习模仿我的这些课进行教学实践。这些学习与模仿,自然也就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或不太成功。但无论成功与否,我都高兴。不用多说,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被人喜欢、学习与模仿,总是好事,也是我上这些公开课的目的之一。

   有些老师对我的课的学习与模仿不成功或不太成功,我分析过原因。从客观上说,和有些名师的课很容易学习模仿(从某种意义说这是优点,像信息时代风行家用电器的傻瓜式操作一样)不同,我的课或我的所谓语文味教学,是属于不太容易模仿的那种类型。这有点类似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或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当然,我的课或我的所谓语文味教学的这种不太容易模仿,主要是指在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诞生以前的课。在2007年我的大型公开课《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诞生以后,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就已然成形。以这一课为标志,语文味教学的可模仿性或操作性大大增强。虽然如此,语文味教学也没有达到像傻瓜相机那样便于操作的程度。像傻瓜相机一样不动脑或不太需要动脑、不需要读书就可以熟练操作,从长远来说对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不利的,因此不是我们研究语文味教学法所追求的目标。从主观上说,是学习模仿者只重视语文味教学形式的学习和模仿,因而对我的课的形式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例如不管文本实际去模仿甚至照搬我的课的教学主题,以及我精心设计的一些教学细节),而不重视对我的课的背后东西的研究与学习(如围绕课大量读书、研究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喜欢我的课或我的所谓语文味教学的老师,只对我的课和语文味这种提法或概念感兴趣,但对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什么是语文味教学的本质与灵魂,即将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变成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不甚了然,缺少将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变成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教学实践与冲动,语文教学在这些教师还只是一种职业而非事业,更非志业,因此他们学我的课,表面是有些像的,实际不是那么回事。

   当然,学习一种教学法和学习任何一种实践一样,都不是轻而易举度的事,都有一个由形似到神似的必然过程。但一种教学法不管如何新颖,它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它。因此只要我们真想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法,真正理解与尊重这种教学法(尤其是已经形成核心操作模式的教学法),掌握它就不是难事。掌握的途径可以参考著名的华为公司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所提倡的“三部曲”:僵化——固化——优化。即先去生搬硬套地学,通过一定数量的反复操作达到熟练化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优化。坚持按这三部曲去做,是一定能掌握好语文味教学法的。

2017/05/12



最后更新[2017-5-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