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老师的好
——业师孙东临教授赠诗《语文味教学的开山 : 程少堂》赏析
先破题。
我们这一代人,中小学时代都被文革耽误了,学习不系统,基础不牢固。比如古诗词格律,念大学时,上古汉语课程是专门学过的。但青少年时代既没有写古诗词的童子功,后来也基本没有古诗词写作的实践,古诗词格律学过就忘了。大学毕业后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教学的需要,重新复习了一下古诗词格律等古诗词常识。常识懂是懂一点,阅读古诗词也可以读懂,但要写,就不行。我也写点古诗词,但属于打油体。因此昨天收到业师孙东临先生的赠诗,高兴之余,写了如下赏析文字,以就教于老师。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下面这个判断:在我们有所成就的时候,只有两种人会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由衷地高兴,就是父母和老师。其他人的高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许多可以全不信。
著名学者、文学家、原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孙东临教授,是我40年前中学时代之业师。我1970年代在湖北省新洲县宝龙五七中学(现武汉市新洲区宝龙中学)念高中时,孙东临先生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位老师。我在教育部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有专章记述孙东临先生对我的影响。孙东临先生昨天在武汉收到我请出版社快递过去的“语文味”丛书(包括《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代表课观止——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教学实录》《森林与高原的呼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论文集》《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以及现代教育出版社同时再版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所著的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等5本,近300万字)后,欣然命笔,题赠绝句一首,对学生鼓励有加。孙东临先生题赠的绝句原文如下:
语文味教学的开山 : 程少堂
孙东临
一别邾城四十年,翻飞辗转水云间。
果然磨出莫邪剑,断发吹毛映杏坛。
2016/10/18
诗题的“开山”一词,是开创之意。这是老师表彰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开创之功。“开山”一词,分量很重,只有真关爱学生的老师才肯这样激情洋溢地嘉奖表彰学生。
诗的首句“一别邾城四十年”,是说我从高中毕业后,经过连续三年的高考,终于在1979年考上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离开故乡新洲,踏上人生新的奋斗旅程。“四十年”是个约数。因为我1976年高中毕业后至1979年9月上大学前,做过三个年头的民办教师。“一别”二字,大有不干出一番事业不回还的壮志与气概。邾城是新洲的古称。一个“邾城”,马上让人联想到古代仁人志士,为实现人生理想,告别故乡时的执着与决绝,苍凉与豪迈。事实上我也确乎类此。虽然在这近四十年中,我也会回老家看望父母与家人,但一来回去不多(在我的人生起飞阶段,我在武汉念大学四年,有两个春节没有回去;我大学毕业在地处宜昌的当时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教高中语文七年,记忆中好像只回家过过一次春节),二来即使回去,我人回故乡,心并未回来,还在“翻飞”。我觉得我还不配灵魂安妥地回到故乡来。因此十多年前,故乡新洲区县志编辑办公室多次来函邀请我入志,我都没有回复。我认为我那时虽已“成名”,条件尽管还算可以,但未卓然“成家”。当时的心态是,只成名不成家,誓不入县志。就是说我对我自己还不够满意。现在当然可以了。如今我回到故乡,内心奔涌着的回故乡之感,盎然,沛然。
第二句“翻飞辗转水云间”,意境宏大高远,气象万千。云、水都是飘流不定,柔情万种的。中国文人对它的偏爱,到了忘我的地步。国画离不开山水,云水是创造意境的灵魂。诗歌离不开云水,有了云水,平添几分逸趣。寺院丛林也以”云水僧”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对云水的偏爱,反映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于是云水之间,遂成了暂避尘琐的桃花源,在这里,压力被释放,生命被解套,在云水间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舒展出开阔的空间,重新找到生命的能量与光芒。(参见百度百科“云水”词条)老师借“水云”之美喻,表扬我的人生理想是纯粹的,是创造的,是高远的,是宏大的,表扬我追寻到了自己的桃花源——精神家园。“翻飞”一词,言矫健,言搏击,言勇敢。老师借此表扬我,为纯粹的创造的高远的宏大之人生理想激情奋斗,而“翻飞”一词,自有享受奋斗之乐的意思在里面。接着一个“辗转”,又写出这种奋斗之执着,之专注,之艰辛,之沧桑。老师这句诗,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鲁迅先生的一首诗《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其颔联“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我特别喜欢。由于特别喜欢,我曾把这首诗放在深圳市高三年级学生模拟高考考试试卷上。老师的“翻飞辗转水云间”诗句,和鲁迅先生的“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果然磨出莫邪剑”,老师是表扬我心无旁骛执著奋斗激情浇注学术江山四十年,终于有了满意的学术贡献与收获。“果然”一词,老师对学生成长之期盼,对学生成功之欣喜,溢于言表。“磨”字呼应第二句的“辗转”,言数十年对高远的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坚韧与执著程度不一般。“莫邪剑”,是古代传说中的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干将、莫邪是一对挚情之剑,也是坚韧之剑。老师以“莫邪剑”,表彰我经过数十年磨砺,终于磨出了一把人生的“宝剑”。
第四句“断发吹毛映杏坛”,是说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新的教学语言),同时也丰富了、深刻了人们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古人有所谓“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的传说。所谓“吹毛断发”,是说一根羽毛(或头发)被风吹向刀剑,在刃上就可碰断,描绘的是传说中宝刀的性能。“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很具有感染力。老师用“断发吹毛”,来比喻我的语文味研究学术成就有先锋之气,之利,鼓励之意昭然;一个“映”字,既充分肯定了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贡献与深广影响,又暗含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和杏坛的相濡相映关系。
老师的这首绝句我很喜欢,其中“翻飞辗转水云间”这一句,是对我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乃至性格与气质的最好概括,我爱得不得了。
一句话,文章还是老师的好啊!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