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徐建融:“天下莫大之文章”》
     阅读次数:7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建融:“天下莫大之文章”

天下莫大之文章 
日期:2017-05-14 作者:徐建融 来源:文汇报
  • 图片说明: 图为作者收藏的钱名山行书十言联,《风雅与归―――毗陵钱谢书画展》 在常州博物馆展至6月11日。

  • 徐建融

      近日检理家中旧藏,翻出了钱振鍠名山先生写给朱大可的一副对子:“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是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不由引发我的诸多感慨。

      名山先生是江南大儒,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因批评朝政而遭黜归乡,设“寄园”讲学。弟子中如谢玉岑、程沧波、吴作屏等皆有名于时,尤以谢稚柳先生的成就最著,影响最广。道德文章之外,尤擅书法,融碑帖于一炉,端严庄重,气宇堂皇。徐悲鸿先生极爱重之,曾致书玉岑先生求购,“愈多愈佳”。上世纪80年代时,谢稚柳先生为老师刊 《名山集》 四卷,同时着意搜求老师的墨迹,不惜用自己的精品山水与人交换。曾长期挂在谢老书房中,后来又被刻在他墓碑上的“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一联,便是在此际获致的。我的这副对子,约略于同时在朵云轩购得。上款人朱大可为民国知名报人,只是我无缘识荆,因为我知道他的时候,他早已去世了。当时喜欢这副对子,不仅因为它是谢老的老师所写,而且写得好;更因为它的句子寓意深刻。不过说来可笑,当时我所认为的“好”,主要在上联的 《庄子》语,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为赋新诗强说愁”。今天重新打开,注意力已转到下联上了。

      句出欧阳修的 《相州昼锦堂记》。这篇文章,许多文选都没有收录。《古文观止》 是收入的,并引“人云”:“天下文章,莫大于是。”这个“人”虽不知是何人,但所“云”却深合我心。

      这篇“天下莫大之文章”写的是北宋初的贤相韩琦,但劈头先写到的却是苏秦和朱买臣。所论系针对“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而发。尤其是年轻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以不平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发愤拼搏,“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于是“高车驷马,旗旌导前,骑卒拥后”,意气之盛,“惊骇而夸耀”,让当年轻侮他的人,一个个“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领教他的颜色。王禹? 《待漏院记》 中所斥的“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大抵以出身穷厄者居多。所以一旦得志,还乡显摆以出当年的一口恶气,是他们十分看重的一个“政绩”。

      韩琦则不然,“世有令德,为时名卿,公自少年,已擢高科、登显士,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包括苏洵、苏辙父子,都曾上书于他。小苏之书称“非有取于斗升之禄”,而“愿得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我也曾与李白的“上韩书”以“龙蟠凤逸”自居而乞拔“我”泥涂、“激昂青云”相比较。而韩琦的志向,“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他“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衣锦还乡的计划。仁宗至和年间 (1054-1056),韩琦节度家乡相州 (今河南南阳),同僚以衣锦荣归请其有所纪念,他拗不过众人的美意,便在旧宅的后圃造了一座“昼锦堂”,“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诗中所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这就完全颠倒了从来的“衣锦昼行”观。欧阳修有慨于此,便写了这篇 《相州昼锦堂记》,借表彰韩琦的德行,重申人生得意的真义,不在荣耀乡里,更不在荣耀家庭和个人,而在光烈天下! 即所谓“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然而,古往今来,苟富贵,而能不生衣锦还乡之心者几人哉! 而一旦以“闾里之荣”为念,能葆“邦家之光”者又几人哉!

      或言,韩琦因为出身富贵,所以把一己、一乡的荣耀看得很淡;对于出身贫贱困蹇的人,一旦发达,扬眉吐气实属人情之常啊! 大体上,这当然是不错的,但也不尽然。因为富贵贫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在苏轼的 《上梅直讲书》 中分析得非常清楚。当时的苏轼,还处在困厄之中,但他的精神却很富有。他上书梅尧臣,当然有企求功名以报效家国的意思,但更看重的却是精神的操守:“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不得志)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相形之下,苏秦、朱买臣之辈,即使跻身到了物质的富贵者之中,精神上实在还是可怜的贫贱者。而历来对君子、小人的区分,正在于精神而不是物质的富贵、贫贱之别;更准确地说,是心理的健康宽广和疾病狭隘之别。

      “唯心理疾病者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这是为今天的心理医学所证明了的。心理健康者处贫贱,“分之宜也”而安贫乐道;处富贵,“责之在焉”而鞠躬尽瘁。心理疾病者处贫贱,“天道宁论”而怨天尤人;处富贵,“出人头地”而得意忘形。俗称“小人失意”,好比疾病方生,虽然有损于人,但对社会的破坏力还不是太大;而一旦“小人得志”,好比病入膏肓,由衣锦还乡的趾高气扬,膨胀而为无所忌惮,对社会的破坏力之大就不可估量了。文章者,经国之大业,治世之良方。医之大者,世推治大病的扁鹊而不是“治未病”的其兄长;则文章之大者,世推不砭失意而砭得志的 《相州昼锦堂记》,宜矣!

      至于名山先生,虽无韩琦的赫赫功名,但其一生的行藏,全以邦家为重、天下为忧。虽处江湖之远,蓄道士之装,而道德文章,忠义贯日月;其讲学,要在修齐治平,故门下多志道弘毅的国士;赈灾民、吁抗战,更奋不顾身,满头风雨,慷慨以赴。大江南北,一时奉为士林正气。则这副对子,与其说是他对朱大可的寄望,毋宁说正是他本人的自况。而人生于天下的莫大文章,显然也不限于作为居庙堂之高、被衣锦之荣者的规鉴,同样也可以成为处江湖之远、赋道冠之闲者的目标。先生 《梦江南》 云:“只有人心望甘雨,从无天意惜闲云。”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悔人心望甘雨,纵无天意惜闲云! 其君子的操守,决不以位卑而有愧于韩琦;私谥“清惠先生”,亦“是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最后更新[2017-5-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