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871):做你死了你的课题还活着的科研
——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
在中国,学者对于学术奖项一般来说总是喜欢的。本人亦不能免俗。但我不太愿意报评一些学术奖项。三年前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开始评选,深圳有12项成果获二等奖。语文味课题做了十几年,影响深广,但我没有申报这个奖。单位领导事后特地问过我为何不报,说语文味要冲着一等奖去。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报了,语文味向中国语文教育史报一个奖。”
不太愿意申报这些奖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花不少时间填表申报了,但语文界内外总有一些人是不太愿意给语文味成果评奖的。这些你懂的。二是,我有学术自信。我认为中国获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育成果奖的一些东西,绝大部分是垃圾,不少课题主持人没有死,其课题早死了。而我坚信,语文味,许久以后都还会在。
你给不给奖,语文味都在那里。
“那里”是哪里?
那里是中国语文教育史。
我不是敢这样说,而是早就并多次说过,语文味教学理论进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绝对没有问题。
你不信我信。
在本世纪初叶的近20年里,你找一个除官方课改理念之外的,影响超过语文味的成体系的教学理论给我看看。你找得出,我从18楼跳下来,或者换个办法,我从一楼跳到18楼。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