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睡的很晚,快下半夜三点钟才睡。此前一直靠在床头,在手机有道云笔记上记下一些想法。
(一)
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可以这样解释:
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的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四个要素,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基本程序。关于什么是语文,或语文应该教学些什么东西,语文界争论了许多年,迄今并无公认的结论。我不完全否认这种讨论的价值,但从不参与此种争论。我有我的立场。语文味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最大公约数,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味教学过程,一般应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次和角度,对文本进行全方位观照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般也是按照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环节和顺序进行。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语言教学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教学是重点,文学教学是美点,文化教学是亮点。文化教学是语文味教学的标志性符号。
第一环节的语言教学,是进行基础性与积累性的语言教学。这一环节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因此要努力想办法教学得有趣些。
第二环节的文章教学,是通过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一般规律。中国过去只有文章概念,没有现代的文学概念,只有文章史,没有文学史。这说明,所有语文课文实际上都是广义的文章。语文味教学法要求,在进行了基础性与积累性的语言教学之后,要把所有课文都当成文章来教学一遍。文章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实践,掌握文章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重点是章法(谋篇与布局)和段法(构段规律)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我赞同我国一些著名文章学家的观点,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文章教学。根据语文味教学法,文章教学环节的教学选点宜平实,文章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要力求系统化、实践化。
第三环节的文学教学,是通过语言教学训练学生欣赏课文的个性美点,即文章独特的个性化写法的能力。在这一环节,要把所有课文都当成文学作品教学一遍。文学史证明,好的一般文体的文章(即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等),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根据语文味教学法,文学教学环节的教学视角要独特,教学选点要细腻,力求通过有创意的教学选点教出文学味,在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把文章写得更美一些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文化教学中的文化,主要是将文本所反映的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在和教学主体(教师、学生)自身对人类文明的独到的生命体验相熔铸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和文明价值观。语文味教学法文化层面的教学,以承载着文化的文本为基点,通过语言教学,融入教学主体(教师、学生)自身对人类文明的独到的生命体验,通过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拓展,来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的,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推送。这是语文味教学法中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味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以辩证扬弃的态度来进行,要对课文中某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观进行辩证批判,这也是一种价值推送。因此在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文化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教学,亦即是推送文明价值观的教学。
这个概括的独特之处是文化教学即文明教学。这个想法与概括都不是新的。我2002年讲的公开课《荷花淀》一课,就既有正面价值推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也有价值批判(辩证审视中国柔性文化与西方刚性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关于文化教学即文明教学问题,我在《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第三章《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语言》中,用很大篇幅展开详细论述。论述思路是借鉴费孝通先生著名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展开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在论述文化教学时有许多“推送文明价值观”的论述。
(二)
有的很流行的教学法,可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好教学法,但还不是一种伟大的教学法。
伟大的教学法不只是技艺,而是需要真进入道的境界——真诚的情感(真),虔诚的态度(善),高于课本的真与善的融合的价值观(美),是三者的统一。
一个伟大的教学法,要有情怀,要能给师生传递爱,传递幸福。如果一个语文教学法能让语文教学中的师生,觉得语文教学能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传递爱,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过程,那就是一个伟大的教学法。
对此种境界,语文味教学法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