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874):语文味教学法是用“心”教学语文之法
——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


《语文味教学法》一书今年要再版。借再版机会,拟对一些明显的文字误植加以修订。该书中,“用‘心’教语文”这个说法先后出现了好多次。最近,语文味工作室帮我再次校对的同志看得认真,在几处“用‘心’教语文”之类说法的文字下面,或直接作了改动,或提出修改建议。他是怀疑这些地方我在“心”字上的引号用错了(见照片)。
这种怀疑是不正确的。
这个心字用引号,没有错,且有深刻用意。用意是: 一是用引号强调这个“心”字;二是强调此“用‘心’”,和我们平时说的彼“用心”,殊为不同。
“用心教语文”,不等于“用‘心’教语文”。
我们平时说的“用心”,意思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等等。
语文味教学理论倡导的“用‘心’教语文”之“用‘心’”,完全不是这个通常所说的“用心”的意思。两者的意思相隔不啻十万八千里。
语文味教学理论倡导的“用‘心’教语文”,是用生命体验教语文的意思。这里的“心”,即心灵,即灵魂。如果说,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用心”一词是指用脑,那么,语文味教学理论的“用‘心’教语文”,即是要求用心灵、用灵魂教语文,准确地说,是将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教学内容相熔铸,将教学主体的生命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课程资源。
相应地,语文味教学理论还有语文教学要提高“含心量”的说法。正如含金量越高的黄金纯度越高,因而成色、质量也就越高一样,语文教学的“含心量”越高,语文味就越浓,教学艺术的质量品位也就越高。
就我所见,许多语文教师(包括一些语文名师)教语文不能说不用心,即教得认真,用力,专心。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的语文课,是没有心灵、没有灵魂的语文课,是“语文教师死了”的语文课。
很多语文教师教书真是认真,真是用心。但他们的教学一辈子挣扎在平庸线上,教出的课缺少语文味。原因之一,是教学的“含心量”不足——没有把教学主体的生命过程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因而教学缺少激情,缺少创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怠倦感浓。
因此可以说,理解了“用‘心’教语文”之“心”字上的这个引号,就可以说理解了语文味教学的本质与灵魂。
如果说,过去的教学法是引导教师和学生用口、用脑教学语文的教学法,那么语文味教学法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不仅要用口、用脑教学语文,而且更要用心灵教学语文的教学法。
于魁智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般认为他是目前京剧界的演老生的头牌。但有不少人批评于魁智唱京剧像“唱歌”,声音好,亮,但唱得太顺溜,不太动感情,感染力不够。
其实,唱歌也有唱得很带感情的演员。
我讲座时常讲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和宋祖英。彭丽媛和宋祖英同出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门下,两人基本功应该说旗鼓相当,长得都很漂亮,嗓音方面宋也不输彭。但宋祖英唱歌成就不如彭丽媛,主要原因是,宋祖英是用脖子以上的部位,很用心地在唱歌,而彭丽媛是用“心”,即用整个心灵、整个身心在歌唱。因此宋祖英唱的远不如彭丽媛唱得感人。
一个是用心、用嘴在唱歌。
一个是用“心”即整个心灵、整个灵魂在歌唱。
境界与层次,就在这里拉开了距离。
教语文亦然。
20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