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先锋人物
文章标题: 《她用高超的艺术升华生命的主题——纪念德国伟大画家珂勒惠支诞辰150周年》
     阅读次数:279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她用高超的艺术升华生命的主题——纪念德国伟大画家珂勒惠支诞辰150周年

她用高超的艺术升华生命的主题

——纪念德国伟大画家珂勒惠支诞辰150周年

2017年07月11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王樽

珂勒惠支自刻像

《牺牲》

7月8日,是德国伟大版画家、雕刻家凯绥·珂勒惠支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早在1931年,鲁迅先生就在中国报刊上倾力推荐珂勒惠支的作品,其《牺牲》《人民》《饥童》《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死亡的召唤》等木刻名作,以及素描或木刻的多种自画像都被广泛介绍到中国。成为二十世纪对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欧洲画家,并深刻引导了自三十年代缘起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其人其作,至今振聋发聩,感人至深。

●黑白艺术的悲悯诗篇

作为在素描、版画、雕塑等多个领域的全才美术家,珂勒惠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创造了彻底摈弃色彩的艺术传奇。终其一生,她在创作中完全拒绝色彩,从不描绘静物或赏心悦目的风景,亦不刻画美女或人体。对于歌颂自然之美,人体之美,以及探索色彩表现力的美术游戏,都始终拒绝,或保持着清醒距离。

也许,这一切都源于她的人生经历,以及渗入骨髓的深刻悲情。

珂勒惠支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一个颇有名望、受人尊敬的商人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崇尚革命与民主运动的知识分子。珂勒惠支14岁即显示出艺术天赋,父亲专门为她开设了一门素描课,从此走上了绘画之路。17岁时,珂勒惠支与她一生的伴侣卡尔医生订婚,开启了她前往柏林学习艺术的契机。丈夫的诊所开在工人区,面对着大量贫穷的底层工人患者。婚后,珂勒惠支经常去丈夫的诊所帮忙,闲暇时以病人为模特完成素描稿。在这里她开始直面病痛、死亡、饥饿、失业、悲惨的妇女与儿童,并对无产阶级抱有极大的同情和深切的洞察。谈及生活对自己艺术的影响时,珂勒惠支说:“在我丈夫开设的诊所里,我接触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渴望生活的态度和不屈奋斗的精神打动了我。我要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艺术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悲惨的命运。”

与底层人民休戚与共的联系,决定了珂勒惠支的创作方向,其所有杰出作品无不渗透着深刻的悲悯情怀。

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大量聚焦贫病交迫的工人生活和赈济病人、扶救妇孺的内容,带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切肤感受和真实写照。其早期作品如《织工的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均以尖锐的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中期作品虽不少取材于历史题材,仍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映射,如取材于1844年史实的组画《织工一揆》《断头台边的舞蹈》,以及1904年至1908年完成的连续版画《农民战争》等。1918年11月,珂勒惠支被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会员,成为该会第一位女性会员。1919年以来,她创作了纪念李卜克内西的木刻和石刻,此后又创作了木刻连续画《战争》《无产者》。

1927年,作家霍普德曼在致珂勒惠支六十岁生日纪念的信中写道:“你的无声的描线,侵人心髓,如一种惨苦的呼声;希腊和罗马时候都没有听到过的呼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论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怀着阴郁和纤秾的同情,将这些尽收眼底,表现在她慈母般的手腕之下。这是作出巨大牺牲的人民的沉默之音。”

●直面死亡,超越死亡

伟大的艺术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人的终极问题——死亡。

纵观珂勒惠支的创作,她的所有作品主题都不同程度地在直视人的命运。其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悲情,来自她对死亡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在她的众多杰作中,死亡似乎是绕不开的主旋律,既是人的终极安息,也是庇护和解脱之道。同时,呈现了对死亡的多重认知,比如在《死亡擒住孩子》里,寥寥几笔,却深刻表现了面对死亡来临时的复杂感受——死神从身后袭来,母亲用身体捂住孩子,望向死神的目光混杂着惊恐、迎接、抗拒、挣扎与无助。而在死神的背后,似乎还蕴藏着拯救的希望,大爱的生机。

黑格尔曾说,绘画艺术的最好表现,是要用想象去掌握整个对象,通过形象的动作把内心的生活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作为多情善感的艺术家,珂勒惠支经历见证了太多残酷的死亡。1914年,她47岁,年仅17岁的小儿子却在一战中丧生;1942年,她已经75岁,21岁的长孙又在二战中失去了生命。1940年,相伴五十多年的丈夫也先她而去。两次世界大战,令她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她的生活从未躲过战争带来的血腥和恐惧。这令她更自觉地直面战争与死亡,她呼吁停止战争,祈祷和平的到来。这一时期,她完成了《死亡》组画,并为自己死去的丈夫创作了雕塑《告别》,以此献给那千千万万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

1934年,她开始创作《死亡》系列的8幅石版画,这也是她最后一组版画系列作品,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其中的第八幅题为《死亡的召唤》。这是一幅石版画,画面以粗犷而流畅的线条,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妇人形象,举起的左手似乎在抵挡什么,在画面右方,死神以一只筋络毕现之手的形象伸过来。面对死神的魔爪,老人没有丝毫恐惧,而是安详地望向前方,紧抿着的嘴显示了一种内在的坚定。此画作创作之时,珂勒惠支作为工人阶级的积极进步分子正受到纳粹迫害:她被剥夺了一切头衔,并禁止在展览会展出作品。画家通过这幅瞬间凝聚的形象,表明了其面对死亡的坦然与无畏。在深刻的主题呈现、意境开拓,以及石版技艺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画中的主人公不是单纯的“自我”,代表“死神”的魔掌也不是命运的决定力量和必然归宿,其视死如归的悲剧意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1945年,她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不管生命是长是短,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能举起自己的旗帜,去进行斗争……我在人类如此无助而寻找援助的时候,希望发挥到自卫的作用。”她用高超的艺术,直面死神,抗拒死神,使生命的主题得以提升和超越。

●融入众生的“自我”

珂勒惠支的名作中,最被中国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黑白分明的木刻《牺牲》了。

这也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珂勒惠支作品,其典型风格有着集中表现。她善于通过肢体语言,尤其是通过头和手,简洁有力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挣扎。《牺牲》正是如此,画中赤裸的母亲紧闭双眼,在极度悲哀中,伸出双手交出她的孩子。用鲁迅的话说“这艺术是阴郁的,虽然都在动弹,集中于强韧的力量,这艺术是统一而单纯的——非常之逼人。”

事实上,鲁迅先生是珂勒惠支在中国最早且始终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推广者。1931年9月,中国左翼作家刊物《北斗》创刊号上,刊登了珂勒惠支木刻组画《战争》中的第一幅《牺牲》。这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特意选刊的。鲁迅在《写于深夜里》一文中解释说:柔石被害时,报章上毫无记载,“许多人都明白他不在人间里,……只有他那双目失明的母亲,我知道她一定还以为她的爱子仍在上海翻译和校对。偶然看到德国书店的目录上有这幅《牺牲》,便将它投寄《北斗》了,算是我的无言的纪念。”

这幅惊世骇俗的《牺牲》,让珂勒惠支亮相中国,并迅速流传,引发了后来轰轰烈烈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为中国的抗日与反压迫宣传提供了图像典范。鲁迅非常欣赏珂勒惠支作品中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从1930年至1936年去世前,鲁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多种珂勒惠支原拓版画,并推荐到报刊发表。鲁迅还多次促成珂勒惠支作品在中国的展出,1936年5月,鲁迅亲自编选并自费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还在书的扉页后面标明“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可见钟爱之深。鲁迅如此评述其创作:“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被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怜惜和奋起。”

如同达芬奇、伦勃朗、库尔贝、梵高等史上众多伟大画家一样,珂勒惠支脍炙人口的作品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色彩。从本质上说,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塑造自己,或者说通过塑造艺术的形象,融入自己的血肉。珂勒惠支堪称又一典范,且不说她形态各异的一百多幅自画像,从《牺牲》《寡妇》等单人作品,到《织工的反抗》等群像作品,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多酷似她本人。她的各种类型作品,满贮着对世态人情的追问、对社会存在的反思。但在具体形貌描绘时,从青春洋溢的年轻女孩,到面容枯槁的老妪,无不就是她本人的写照。通过思想的渗透,观念的诠释,情感与形象的表达,她将个体的“小我”汇聚成放之四海的“大我”,在审视与被审视中,塑造和呈现芸芸众生,对人性与命运予以深入的透析与思考。

观看珂勒惠支的作品,让人不禁想到歌德在《浮士德》结尾的名句——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

相关链接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 1867-1945),德国杰出版画家、雕塑家。

现代美术史上最早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之一。早期主要作品有《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以尖锐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斗争精神,反对战争,向往世界大同。1927年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创作了《游行示威》《团结就是力量》《母与子》等。1933年希特勒上台受到迫害,仍坚持作画。

珂勒惠支对中国革命美术运动影响深远。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中国木刻青年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技法上,大多受到其影响,改变了中国木刻版画历史进程。


最后更新[2017-7-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