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
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概括得太好了,如果没有自己对读书的深刻体验,是讲不出这些话的。
最近读了几篇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又一次让我具体地感受到他们在读书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一位学生在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后写道:“掩卷沉思,脑海中浮现一位背着手戴着眼镜,精神抖擞的学者,笔直地站在颠峰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览中华文明五千年……他是一位评判者、观察者、导游者。我万种风情,去体察中华文化,去凭吊一位位曾经潇洒的文人,于留有他们窘迫惆怅之地住驻足而思。……一路走去,我充实了许多。”他究竟“充实”了什么呢?这段话告诉我们:他充实了知识、充实了思想,充实了感情;同时,他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都异常活跃,所以他也充实了智慧。阅读的过程,是他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他享受人生的过程。
严凌君老师为学生开了“青春读书课”,正是要化育他的学生们,让他们成为一代有文化素养的人,同时也让他们时时享受智慧人生的愉悦。要达到这一目的,读物既要有一定的量,从读物方面来说,每一篇的内容都应是健康的,美的;在整体上,又应包含自然、社会、人生、艺术等各个方面,同时渗透多元文化。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种多样、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看,读物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学生才能有兴趣、有需要、有交流、有对话,从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对学生而言,阅读的过程又是一个浸染的过程,必有一定的量才能完成,能为学生提供这种读物的人,他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应是学者、思想者。严老师正是具备了这三方面特征的老师。他的《青春读书课》系列读物的出版,一定会使更多的成长中的青少年们受益。在此,我要向严老师表示我们的敬意和感谢。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