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年,我在湖南讲学多次,每次都要讲一句话。每次在讲台上讲这句话时,我的词锋虽犀利,但殷殷之情昭然,因此台下听报告的不少湖南老师低下头,赭然。
2017年9月23日(上周六),本人应一个什么班邀请,在长沙讲学,地点在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著名中学。先用湖南大排档菜单,给一个班的初一学生做了一堂公开课《生活处处是语文——以湖南地方风味菜单为例》,接着给各地与会老师(主要是湖南老师)讲了一个题目为《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语言》的微型报告,公开课和报告总共讲了110分钟(比要求的多讲了20分钟)。讲完,主办方专人接我回酒店,有一听课的年轻女教师,主动陪送着我走出会场,一直送我到校门口上车。得知她是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的语文老师,我跟她说,深圳语文界有不少湖南师大附中去的老师,湖南的老师更多。这位老师说,她本人也比较细腻敏感,听程教授的课和报告,多处几欲流泪。还说,程教授报告中有一句话对她触动很大。
哪句话呢?就是我每次在湖南讲学时都要讲的那句话。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湖南是深刻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史进程,特别是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伟大省份,湖南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有很崇高的地位,其他人不论,一个毛泽东就足够伟大。湖南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也有显赫地位,一个岳麓书院就照亮宋以后千年中国语文教育史。可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语文界给中国语文界贡献了什么思想和人物?我是湖北人,对湖北的情况比较了解,中国语文界遴选建国以来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和创造性贡献的10人,湖北通常会有1-3人入选,如果选20人,湖北通常会有3-4人入选。湖南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不低的,但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改革开放也近40年了,中国语文界遴选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和创造性贡献的10人,肯定没有湖南的,客观地选20人也不会有湖南的,选50人以上,可能需要照顾地域因素才能有湖南语文教师入选,历史上伟大的湖南语文界,如今雄风不再,沦落到和一些老少边穷省份语文界为伍的档次。这个的确不应该,要有人呼吁、研究、改变。我一直想研究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我不太了解湖南,还是希望在座的湖南老师们研究,这个选题是一篇好论文的选题,我把这篇论文拟一个初步题目供大家参考——
湖南语文界在哪里?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