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凌君(深圳育才中学教师):
认为学生读名著有益,是成年人的共识。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学生面对的诱惑信息大量激增,选择什么来充实自己,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未成人的人判断力薄弱,他的自我选择是从俗——追逐流行文化。另外,日常的语文教学以应考为目的,常常败坏了学生的读书胃口,也填塞了自我学习的时间。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读名著将是一个“空对空”的希望。
读名著不是任务,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让学生在好书中熏染自我、健全自我的手段。因为文学的目的不是文学,阅读文学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文学是人类巨大的精神遗存,每一代阅读文学的青年都是从这个辉煌的通道中去品味生活——人的生活,世界的存在。同时。阅读是一个人审美的过程,“读本”的目的,就是让成长中的青年伴着好书成长。
《青春读书课》的编写宗旨是——为健全的青春和丰富的人生而有效阅读,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由初中到高中一套七卷,分别达到学会感动、文学入门、心智成长、健全文化品质、接触并认识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学和文化等目的。编撰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开放的视野,有丰富的信息,兼顾文学之美与思想之美,提供精要的思辩材料,展现人类广博的精神空间。内容上力求打破框框。强调思想丰富和宽容,文化的深厚与博大,以读书无疆界、思想无禁区的全球视野,力争浓缩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期达到对青年学子进行文化启蒙的目的。编撰形式上也力求新颖、独创、有趣。每篇文章加上引人入胜的导读文字,旨在引发学生的思想激情和美感熏陶,让学生进入思维的情景,让每个使用读本的教师可以凭着自己的学养和思想自由发挥,让读本本身变成一个有机体——师生的思想碰撞只会使它的生命日益丰盈。
2000年9月,我在深圳市育才中学开设了一门新型的语文课——直白命名为“读书课”。授课对象:本校高中部学生。听课形式:选修制,自愿报名,来去自由,读书课堂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本意是把“读书课”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学生。授课方式:其一、现场授课,采用讲座式、评点式,每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或评点一位作家,内容广泛而又集中,教学语言简要而富有感染力,以期让学生把读书由强行分派的学习任务变成自身的精神需求,并用最少的时间读到尽可能多的真正的好书。其二、在本校《春韵》网站(www.chunyun.net)制造一片书卷气。网站调动了全校师生的智慧,把一个人的理想变成一个集体的行为。邀请我校数十名语文教师分别主持大纲所推荐的三十余部名著的导读,专栏名为“叩问经典”。另设“漫卷诗书”专栏,与“读书课”配套,发布“读书课”信息,推荐大量优秀时文,师生共同交流读书心得。专设“读书三味”专栏发表学生的优秀书评。
我们在致力于建立一套“读书”的立体网络:一套教材、一门课,一个社团、一本杂志,还有一个网站。一个高远的理想,需要显示的坚韧努力。假以时日,期望养育出一批“读书种子”,建设起一座书香校园。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