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绍俊(《小说选刊》主编):
经典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是构建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材料。在当下商业社会的背景下,物质和欲望把人们的生活填充得满满的,人们被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就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许多有识之士站出来表达了这种忧思,大声疾呼要纠正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在这批有识之士中,我尤其敬佩严凌君先生,这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不仅以言说的方式,更以切实的行动,去补救教育上的缺失,他的行动化作了一套《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
毫无疑问,《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是为广大中学生的精神车钩那种而准备的。他是从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接近经典的通道,中学生正是青春萌动的生命阶段,“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青春蕴涵着多么巨大的生命热力,世界上再坚固的东西也会在青春热力的不断辐射下融化。这就是严先生的方法,他以青春去激活经典,让经典的深刻在青春的热力下变得柔软和温馨,呼应着中学生的每一次青春律动。《青春读书课》系列就是循着青春的律动来编排的,七大卷循序渐进,使中学生们在青春的跳荡中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他们说,“读着这些最优秀的文章,仿佛在跟睿智的大师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从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经典的惊魂如同汩汩溪流一般浸染进了学生的心灵。
当然,这套读本的选材是宽泛的,有些还不被公认为经典的文章也选入了。我认为着恰恰是严先生的周到之处。经典有时候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深邃,于是我们应该搭建起一个阶段,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经典的峰巅,因此这套读本就选择了一些过渡性的文章;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些文章中包含着经典的精神,也许它们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未来的经典。从这人角度说,严先生也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眼光的思想者。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