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919):古代阴阳观对语文味教学法的启示
以下是我昨天早上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群中的谈话实录,谈的是古代阴阳观对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启示:
【群主】Don:2017/11/27 7:38:06
昨晚一点半左右,我在手机上听山东筝派的名曲《四段锦》好几遍。仔细揣摩了一下《四段锦》的内容与结构。《四段锦》其实是四支主题不同的较短曲子连缀而成。
觉得我在只知道有《八段锦》不知道有《四段锦》的情况下,感悟来的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犹如四段锦之美的说法,非常好。
【群主】Don:2017/11/27 7:45:11
我后来还是睡不着,又反复琢磨阴阳观和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运用之间的关系。
古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每种事物都宜阴阳协调,刚柔相济,动静相宜。
我觉得运用“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选点设计时,可按阴阳观处理——
在“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环节中,语言、文学教学两个环节相对感性,属于阳;文章与文化教学环节相对理性,属于阴。
阳的教学环节,宜热闹些,刚健一些,教学节奏也可以快一点。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每个阳的教学环节的教学选点,可选单数(阳数),具体说可选3个教学选点进行教学。如果选1个教学选点,太少;选5个教学选点,又多了,教学时间不够。3个教学选点比较合适。
阴的教学环节,宜安静一些,柔和一些,教学节奏也可以慢一点。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每个阴的教学环节的教学选点可选双数(阴数),具体说可选2个教学选点。如果选4个教学选点,太多了;选2个教学选点比较合适。
我觉得这种感悟很有意思。
这样的教学选点,符合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符合阴阳协调、刚柔相济、动静相宜规律。
【群主】Don:2017/11/27 7:48:16
这也是我做教学设计的经验——教学起始阶段激情造势,诱发兴趣;教学整个环节刚柔相济,动静相宜。
【群主】Don:2017/11/27 7:49:35
文章与文化环节教学选点不宜过多,是因为这两个环节偏于理性,思维含量较大。
【吐槽】L(广州培正中学):2017/11/27 8:09:46
一早看到这些充满生机的闪亮思想,真是件美事。
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