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鼓舞人心的课堂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断想
谭卫群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一直被专制化、共性化的理念与行为所统治,教师中心、先人为主、人云亦云、讲解分析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普遍现象。在这种理念和行为的统治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个性被压抑,想象力被阉割,创造力被扼杀。他们没有自信,没有自尊,没有生气,没有快乐。美国教育家梅里尔·哈明说:“致力于鼓舞人心的课堂。”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所追求的目标。
一、个性——鼓舞人心的阅读教育课堂的最宝贵的品质。
何为个性?个性即个别性,单一事物所具有的特征,非为他物所共有者,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概念。为什么说,有了个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才能“鼓舞人心”是因为,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最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最有可能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参与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学生的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亦带动了教师的热情。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在这的教师,不断地涌现出优秀的学生,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愉快的欣欣向荣的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阅读学习的共同体。具体地说,(一)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它不是指教教师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有个性有创意的阅读理解。要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来,要读出自己个性感悟与理想来,绝不能只依靠一本“教参”,并将“教参”先入为主地替代自己的二月度。在个性化阅读方面,教师应是学生的示范,没有个性的教师自然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二)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本文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对话,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产生共鸣的火花。所以,要充分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发言权,容许学生的异口异声,并不失时机地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地解读。学生可以质疑鲁迅、郭沫若,可以怀疑普希马、马克·吐温。不管是否认同学生的观点,都要“永远捍卫学发展意见的权力”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千万不要试图替代学生的自主独立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和探究。另外,教师也要有个性、能负责任地发表见解。评价学生,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走向“学生中心”的极端。(三)“读什么”比“怎样读”重要。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着重方法,轻 兴趣,轻阅读,轻积累的现象。我们的教师,煞费苦心地为得到所谓好的教法、妙的教法下工夫,什么三步法、五步法、七步法等等。其实,离开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离开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离开了充足的阅读积累和个性化的阅读;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那些令某些教师津津乐道的教学方法难道有用吗?
解放个性,解放学生和教师的个性,语文阅读的课堂才能真正“鼓舞人心”。
二、没有真正“自主”的“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不可能“鼓舞人心”
新课标颁布以后,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等以耳熟能详。但事实山,没有真正“自主”的“合作探究”的现象比比皆是,“自主、合作、探究”表象化、形式化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如减少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只用“三分钟”或“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随即就开展讨论和探究;如让学生只快速读课文一遍,教师就不断地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不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机会,还美其名曰“问题教学法”;如让个别学生做“小先生”分析讲解课文,教师幕后操纵,学生成为教师“满堂灌”的代言人,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读的时间与空间;如果件媒体空前丰富,用展示替代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网上点击讨论”其实只是摆摆样子而已。凡此种种,由于不尊重学生,学生亦没有真正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学生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合作”便成为没有根基的表演形式,“探究”也成为没有根基的脱离文本的胡思乱想。这种没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令人压抑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不可能出现“鼓舞人心”的场面的。
三、鼓舞人心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的评判表。
现在,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否“鼓舞人心”做一个评价比较:
项目 |
内容 |
内容 |
尊严 |
没有个人的尊严:学生没有兴趣阅读,无精打采,教师没有兴趣教读,面无表情,维持应付。师生都缺少自信与自尊。 |
清楚的尊严:不管有无天赋,学生都昂首挺胸,专心阅读,大胆发表意见,无忧无虑。教师精神抖擞,与学生从容交流。师生都有自信,亦把自己视为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 |
活力 |
活力太低或太高:阅读时师生皆无生气,声音低沉,懒于交流,坐等下课.或紧张纷乱,忧虑重重,朗读无情感,大声发泄. |
流淌着轻松活力:阅读时师生,显得生机勃勃.大家都忙着读书、交流与探究,无人注意钟声,时间似乎在飞逝。 |
个性 |
人云亦云:阅读时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服从“教参”,无自主、发现、选择、创见。师生总是被动接受他人的见解。 |
自主创新:教师有个性创意地解读课文,并指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感悟课文。师生各抒已见,教学相长。能努力出作品的精神,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评价。 |
探究 |
迟钝、肤浅:阅读时,学生们显得盲目、迟钝、肤浅。教师满足于机械化的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专注、思考、探究的品质。 |
明智灵活:教师尊重学生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们专注、思考、善发现、好探究,显得聪明机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