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922):并非闲话——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七折)》
     阅读次数:99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922):并非闲话——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七折)

少堂志林(922):并非闲话——在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七折)

2017-12-3 21:2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一)“二八法则”在语文味教学法中的应用

   晚上散步,顺便去社康医院量血压(他们晚上九点下班)。电子血压器旁放着免费赠送的几张《深圳健康素养报》,我拿了两张,回家上电梯时,注意力被一篇标题为《养生防病  二八原则》的文章抓住——



   “二八原则”很早以前就知道,就注意过。是经济学中有名的一个原理。但这次我坚决要把它迁移用到语文味教学法中来。

   查百度可知,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 一是“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二是“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三是“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有研究认为,成功的投资者用80%时间学习研究,用20%时间实际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用80%时间实盘操作,用20%时间后悔。


   在语文味教学法实际运用中,成功的应用者用80%时间围绕文本学习研究(这就是我提倡的“十本名著一堂课”),用20%的时间实际设计教学操作程序。失败的应用者用80%的时间设计教学操作程序(教案),用20%时间后悔。

   文化教学,是语文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之“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中的一个环节,是语文味教学画龙点睛的一个环节,也是语文味教学的亮点和标志性符号。运用语文味教学法,文化教学这个20%的教学内容,备课时要花80%的时间。

   成功的语文味教学法应用者,会用80%的时间围绕课文读书,然后用20%的时间做教学设计。失败的语文味教学法运用者相反,他用20%甚至更少的时间阅读(或者只读教学参考书),用80%的以上的时间搞教学设计。

   这也是我的经验之谈。只不过这个“二八法则”,印证了我的经验。

  《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东汉赵岐(约108~201)注:“物,事也;我,身也。”这段话的完整意思是,世界上万事万物之理已经由天赋予我,在我的性分之内完全具备了,如果反躬自省,诚实无欺,便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真正从事过长期有价值的理论与践探索的人,会发现“万物皆备于我”。

   苏格拉底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

   语文味成长历史让我真正懂了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两句名言的真谛。

   我当年倡导语文味教学理念的时候,只按我的观察、感悟和感觉行事,并没有去找多少理论根据。

   但时间和实践的发展证明,语文味是很有文化根基的理论。

   我每备一堂公开课,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围绕这篇课文大量读书上(包括课文本身,但我主张好老师要尽量少看供教师使用的配套参考书)。众所周知,我备大型公开课阅读量惊人,我准备一堂大型公开课的阅读量比念一年大学读的书都多。这是真切感受。因此我讲的公开课,差不多每一堂都引起轰动。

   我指导年轻教师参加教学比赛也是这样做的,先不要搞什么设计,先把我开的书单上的书读完再说。

   这个是语文味教学法的特点——不读书,或读书不够多,教的课就不够我们说的语文味。

  “二八法则”,看到它也好,没看到它也好,我就是这样做的。

2017年12月1日晚


(二)语文味教学理论是“认识自己”的产物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说了这句话也好,没有说也好,我做语文味研究,就是这样做的——时时回头看我当年那堂反响巨大的《荷花淀》公开课为何这样成功,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成功因素。

   好马常吃回头草。回放当年的《荷花淀》,思考:这个课这样成功,影响这样大,我当时为何要这样讲,而不是用其他方法讲?这样讲好在哪里?

   我在《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揭过秘——

   因为我要通过讲课和世界对话,和世界交流,向世界抒情。

   我要通过讲语文公开课来言志,来抒情。

   因此语文味理论是我的真正性命之学,是从我的灵魂深处开出的花朵(几年前我用这个意思做标题,写过一篇志林《 少堂志林(42):语文味是一枝花(程少堂工作室的最后一课... )。

(【吐槽】X(杭师大附中):程老师的思考令我们学习。)

   这是语文味理论不仅和当下种种语文教学理论的不同之处,也是其和中国语文教育史上过去所有的教学理论都不相同之处。

   其他语文人,也可以说有不少可称为“理论”的东西,但那些“理论”,和他们自己的生命精神无关或关系不大。

   只有语文味理论,和我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它的独创性强。

   我推荐过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 ,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语文味理论是真正有生命精神的理论。

  《语文味理论的生命精神》,这是个好题目。

   我每堂公开课的教学主题,都是高度生命化(即程少堂化)的。不懂我的人生,就不会真懂我的公开课的教学主题——不会明白我为何把一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做这样的确定。

   比如小学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主题,我把它确定为是对人格平等和尊重的讴歌与呼唤;《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主题,我把它确定为是对人生不朽的讴歌与呼唤等等,都是我在通过这些课,在写抒情诗。

   程少堂的语文课,都是他心灵的抒情诗。

   其他名师,谁敢这样说?

   其他名师没有人敢这样说。他们讲的有些课也很好,但他们的课的好,大体上都是相近的。我的课之好,和其他名师的课之好,“很不一样”(听我课的人常常这样说)。

   程少堂的语文课,都是他的内心独白,是他灵魂的抒情诗。

   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的价值,正在这个独特之处。

   我的大型公开课《咏雪》《虽有佳肴》《伯牙绝弦》等,都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它同时也是我向这个世界的言志与抒情。

   在我的公开课中,一般语文课该讲的东西,我当然也会讲,且会花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至少用四分之三的时间)来讲这些东西。

   但我讲的有些东西,全中国语文教师都没有讲。

   这就是语文味理论的贡献,也是我不汲汲于一些所谓奖项,而具有强烈理论自信的原因所在。

   是我独特的经历与性格气质,造就了语文味。

   语文味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从别人书里面读来的吗?不是。

   语文味教学思想,是我头脑里固有的。哈哈!

   再次套用一下伟人的某段名言,作为暂别词——

   语文味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从别人书里面读来的吗?不是。语文味教学思想,是程少堂头脑里固有的。哈哈!

   按唯物主义的说法,语文味教学思想不是程少堂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他的语文教师实践中诞生的。这个说法当然是更合实际的。

   不过,我说语文味教学思想是“认识我自己”的产物,也是对的。这和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不矛盾。

   语文味就是我不断“格”自己,“格”出来的。

2017年12月1日晚


(三)学问与直觉

   杨光祖在《今晚报》2015年07月14日和《杂文月刊(文摘版)》2015年第08期发表杂文《学问与直觉》,其中有以下文字:

  爱因斯坦说:“科学亦如艺术,最后也得诉诸直觉性的想象。”真正的大作家,需要的不是别的,正是这“直觉性的想象”。现在有些作家,写作卖弄一点文史知识,以为就是“文化散文”,真是呜呼哀哉了。有些学者,似乎很有学问,仔细一读,那“学问”都是假的,是粘在胸脯上的假毛而已。

  我私下以为,学问必须变成一种“直觉”,一种本能,才能算学问。孔子的“仁”,孟子的“浩然之气”,王阳明的“良知”,海德格尔的“存在”等等,莫不如此。为文就是让成为生命的“学问”自然流淌而已。可现在的许多学人作家,何曾有什么学问?说有一点“知识”,还需一张遮羞布。


    这些话甚好,照抄。

2017年12月3日下午


(四)可爱-可信-可玩-可思——“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另一种概括


   翻看手机有道云客户端笔记上写的语文味思考。以前在工作室谈过几次,但觉得比较重要,再发一次——

  “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之开始环节的语言教学,主要是积累语言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因此积累性与兴趣性是主要原则。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选点还要考虑到为教学主题服务,就是选择什么语言点教学,除了要考虑课文实际、学生实际之外,还要考虑教学主题这个实际,就是选择教学语言知识时要有教学主题意识。

   “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之文章教学——是强调从文章一般规律(某种文章体裁的共性)的角度教学课文,重点是揭示文章内部的规律即科学性。

   “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之文学教学——是强调从文章的个性规律(每篇课文的艺术个性)角度教学课文,重点强调的是文章的诗性与美学特点。

   “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之文化教学,是强调从哲学(哲理)角度教学课文,以哲学之光关照(照亮)课文。哲学的本质是诗,是哲理与诗性的统一,因此文化教学是对文章和文学教学在更高层次上的超越。

   按教学规律,掌握文章一般规律是掌握其个性规律的基础。因此语文味教学法主张,运用“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教学一篇课文,最好是先进行文章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最后从文化角度进行哲理探究。

   约一年前,有一天我理发时,在工作室发过几句话:


   刚在理发店一边洗头,一边又想到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一个通俗概括,即把“一语三文”转化为四可。

   具体内容暂不公开。


   暂不公开的几句话是——

   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 ”教学模式四个环节的教学,分别可概括为“四可”:

   第一环节的语言教学,是基础语言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要让学生觉得文本可爱(亲)。

   第二环节的文章科学性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要让学生觉得要本文可信

   第三环节的文学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要让学生觉得要本文可玩(赏)。

   第四环节的文化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要让学生觉得本文可思(有哲思重量)。

  “四可”的概括不错,但我还要斟酌。

   可爱(基础语言教学变种)。

   可信(文章科学性教学)。

   可玩(文章艺术个性即文学性教学)。

   可思(文化与哲理教学)。

   之所以决定用可玩来概括文学教学环节,主要是因为我想到2003年7月16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重要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逻辑起点》,我在这篇文章中,在语文界首次提出“玩语文”概念。

   玩,通俗说即赏玩,高雅说即审美。

   有些人见不得“玩”字,请一边儿好好待着去,别在这里掺合。

   费斟酌时,我常常回到我研究语文味初期时的文章。那里有啊。

   我现在对2003年7月16日这个时间,是脱口而出,信手而写,没有查。

   这个绝不会错。

   因为这篇文章很重要。

   还有我上《荷花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两堂大型公开课的时间,不会忘。前者是语文味的发轫之作,后者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型的一课。

(【吐槽】X(杭师大附中):程老师随处随时在思考,学习。)

2017年12月3日下午


(五)如果没有苏轼

   庄子在世的时候,有影响,但影响不太大。直到过了千年,碰上一个伟大人物苏轼,庄子才有了今天的文化地位。

   陶渊明活着时有点名气,但名气也不够大。过了五六百年,碰上伟大的苏轼,陶渊明才从三流诗人,进入一流诗人行列。

   诗圣杜甫活着时颇有诗名,但时评不高。杜甫生前夸赞李白、高适,却没有赢得他们的赞扬和肯定,甚至还遭到了李白的嘲讽。杜甫死后名气比生前稍大,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在唐代总体评价不高,唐人选唐诗的选本一共十二种,现存十种。其中,只有晚唐五代韦庄所选的《又玄集》选有杜甫的作品。杜甫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宋代人认为杜甫是个“集大成者”。

   苏轼、王禹偁、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甫有今天的地位,也离不开伟大的苏轼对杜甫的推崇。

   如果没有苏轼 ,这些人的命运,难说。

2017年12月3日下午


(六)亲其(文章)文,信其(文章)道

   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四个可之概括,既指教学内容,也指教学形式。

   语言教学环节——可爱(可亲)。

   文章教学环节——可信(文章内容真实,教学形式也要朴实一点)。

   文学教学环节——可玩(可赏)。

   文化教学环节——可思。

   比如第一环节要“可爱”,就要求每堂课的开始环节,要想办法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亲其(文章)文,后面才好引导学生信其(文章)道。

2017年12月3日下午



(七)互联网+,加什么加

   我多次说过,语文味研究的历史,是一部从不跟风的历史 。

   再举一列证之。

   最近几年,国家领导人把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概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给中国人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互联网+”概念风行一时,还会继续风行。

  “互联网+”这个概念,好啊。可是对我而言,互联网加什么加,它一点也不稀奇。

   语文味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一开始就是走的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之路,标志是语文味网的建设。语文味网筹备于2002年,开始运行于2003年。当时和语文味网前后主办的一些语文网站,后来大都消失了,但语文味网硬是坚持了15个年头,一直坚持下来,且还会坚持下去。

   有的语文网站,靠收费,或雇人管理,坚持了下来。语文味网网站,开始几年有两位偶尔参与管理。两三年后他们忙,不能坚持,我也不能强迫别人。

   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己一个人来管理。

   这里面了除了毅力,还是毅力。

   语文味从理念创新来说,在语文界,是一流的。

   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看,是超一流的。

   从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看 ,是超一流的。

   从做语文味课题的人的毅力来说,是超一流的。

   办网站一般说来当然是要人看的。

   不过办网站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看的人越多,办网站的人办得越起劲。

   第二重境界是,自己办的网站没人看,或看的人越来越少,就挺不下去,自己消灭了自己的网站。

   第三重境界是,办的网站没人看,或者看的基本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有感情的老主顾,但就是要办给这些人看,朋友不要多嘛;即使这些人也不看了,那就自己办给自己看。而且越办越起劲儿。

   看网站的人越多,办网站的人办得越起劲,这种办网站的境界最低。没人看也办,自己办网站给自己看,这才是办网站的最高境界,哈哈!

   第三种境界说的谁呢?

   我知道,但我不告诉你。

2017年12月3日晚



最后更新[2017-1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