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924):科学网编辑,眼睛是长了水的》
     阅读次数:88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924):科学网编辑,眼睛是长了水的

少堂志林(924):科学网编辑,眼睛是长了水的

2017-12-5 11:4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推荐到群组  

  以下是昨晚在科学网博客和语文味网挂出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一封公开信》后,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和老师们的交流:


【冒泡】 孙靖宇(大庆): 2017/12/4 22:23:57

@Don 程老师:文章《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一封公开信》已拜读,看到您认真的回复,十分感佩,您对《桃夭》的解读,独到深刻;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真诚无私;您对教学的设计,精彩绝伦。受益匪浅!

【群主】Don: 2017/12/4 22:26:20

我这样讲《桃夭》,学生会忘记这堂课吗?

【群主】Don: 2017/12/4 22:28:14

何处是归程——只有满是诗情的人,才能讲好诗歌。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7:06:27

@Don 您的设计前三个层面是不是想到女儿出嫁了?

【群主】Don: 2017/12/5 8:42:25

@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真聪明。

没看到朋友圈本家小姐程瑶同志少有的出来点赞——

“以后多给你胖外孙讲讲。”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8:48:19

这个设计跟您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一脉相承。

【群主】Don: 2017/12/5 8:49:07

我写这个设计时,女儿出嫁那天的细节都在脑中盘旋——在婚礼台上,我流着泪要把她交出去时,她抱着我流着泪说,爸爸我出嫁了,我再也不是我们家人了。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8:51:20

教授莫伤感——最终还是归“程”嘛。

【群主】Don: 2017/12/5 8:51:38

因此我反复说过写过这样的意思——其他名师的课就是课,不懂这个名师,完全能懂他这堂课;我的课(包括教学设计)是课又不是课,背后有故事,你要不懂我,不知道这些故事,就不会真懂我这个课。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8:52:25

孤本。

【群主】Don: 2017/12/5 8:56:50

因之,因此,所以,当然,固然,自然,诚然,肯定,语文味教学法是抒情性教学法。

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上,以前是没有这种教学法的。

不管有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甚至打压语文味,语文味教学理论的诞生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 ,一个里程碑。

当然,以前引用过一位老师的话也是对的:“语文味的课,还是要程老师来讲,别人讲,讲不出那个味道来。”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2017/12/5 8:58:45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群主】Don: 2017/12/5 9:02:44

语文味教学法,赋予本无生命的语文课以生命。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9:04:36

生命与生命的共鸣。

【群主】Don:2017/12/5 9:05:55

等一下我把和梁青的对话复制下来,作为下篇志林。

有老师说过,《少堂志林》是程老师写给后人看得。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5 9:06:51

不止志林是给后人的。

【群主】Don: 2017/12/5 9:12:28

运用地道的语文味教学法教的语文课,是教学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和文本深情对话 ,以“和声”引发共鸣。

【群主】Don: 2017/12/5 9:12:30

用语文味教学法教学的语文课
有生命
更有脾气
这是语文味教学一堂课的基础
每一堂课都有来龙去脉
标记着属于它自己的经历
你侬我侬
把课文打碎
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打碎
用生命的激情
紧紧地相拥相揉
欢庆中诞生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的
第一声啼哭
成就一堂语文课
在光中  我们看见
语文课自己的骨骼
在风中  我们听见
语文课自己的呼吸
啊会说话的语文课


——这大概,就是语文味教学的魅力。

【群主】Don: 2017/12/5 9:15:09

深圳名师钱冰山同志在朋友圈我的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一封公开信后发了个评论:“这个解读超越了历代经学家的见解,是对诗经的高峰体验。”

我回复道:“这个评论有历史眼光,有水准。”哈!

【冒泡】梁青(广州培正中学):2017/12/5 9:15:25

语文味,和语文。

【群主】Don:2017/12/5 9:23:01

和我其他的课(包括评课)一样,这个《桃夭》教学设计,也是充分体现了语文味教学法的灵魂——天人合一、人课合一。

像这样的教学,语文教师就不是干巴巴、冷冰冰地教别人的文章,而实际上是情深深、热乎乎地在“教”自己。

典型的表现性抒情性教学。

【群主】Don:9:42:00

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一封公开信,科学网推荐了。




【群主】Don:  10:33:31

我10月30日在科学网和语文味网同时挂出《马恩来终于退休了》,以前没发现有人在朋友退休会上这样讲话的,这个讲话科学网很快推荐了。昨晚挂出《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一封公开信》,今早科学网也推荐了,说明什么?说明科学网编辑对有个性有风格的人文的东西,眼睛是长了水的(老家湖北话“眼睛长了水”,表面意思是说,是活眼睛而不是死眼睛,实际含义是指有眼光有水准),哈!

2017/12/05

 

 

——————————————————————————

相关链接:

少堂志林(923):何处是归程(关于《诗经·桃夭》教学的公开信)



最后更新[2017-12-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