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942):思路,思路,还是思路!》
     阅读次数:78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942):思路,思路,还是思路!

少堂志林(942):思路,思路,还是思路!

2017-12-24 21:4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昨晚和今早,把关于语文味教学法的一些思考发到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群中,同时和有的同志有一些交流。兹记录如下:


【群主】Don 2017/12/14 21:50:15

中国古代把对诗歌的点评叫‘诗话’。我今天忽然觉得,不叫‘诗评’,不叫‘诗论’,却叫‘诗话’,是个非常智慧的命名。

【群主】Don 2017/12/14 21:50:21

考虑下广州,在五十分钟内,如何用最简洁通俗的语言讲解语文味教学法。

【群主】Don 2017/12/14 21:53:13

刚才又有一个灵感,关于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四个教学环节的特点:语言教学求亲,文章教学求真(科学性),文学教学求美(诗性),文化教学求善,也可以说是求圣,哲理教学是思和诗的融合,实际上是通过价值推送引导学生求圣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以为圣人”)。

“求圣”概括是新的概括。

【冒泡】L(广州培正中学) 2017/12/14 21:55:47

语言教学环节“求趣”,可好?

【群主】Don 2017/12/14 21:58:12

今天主要的新想法是文化环节是求圣——这个以前只说求善。求善也可,但求圣是求善最高境界。

【群主】Don  2017/12/15 10:08:20

“求亲”好。

求亲”包括“求趣”。我原来写的语文味教学法文章中,经反复思考,用的是“求亲”。原来文章解释“求亲”为:这一环节教学的情感态度任务,主要是激发教学主体对文本和教学过程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求“亲”,即追求教学主体与文本、教学过程之间产生一种黏结力、亲和力。

【群主】Don 2017/12/15 10:12:26

语文味教学重视教学幽默风趣,但我反对兴趣主义,因此原来语文味的定义是:“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通过激活、引发、共享、共鸣、共融、共进等不同形式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后来L写语文味定义发展变化的论文,建议把语文味定义中兴趣一句提前,改为:“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通过激活、引发、共享、共鸣、共融、共进等不同形式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群主】Don 10:14:50

我给L解释,我把兴趣一句放在宗旨一句的后面,而不是放在前面,是为了反对兴趣主义。但考虑到大多数教师的理解习惯,我最后采纳了L的意见,修改了语文味定义,采纳了写出文章挂出后就后悔了。但定义又不能改来改去了,就算了,不再改回去了。为此我批评过 L 没有理解我把兴趣一句放在宗旨一句的后面而不放在前面的用意。我是教育学教授,哪里不知道心理学关于兴趣的重要性?原定义,把兴趣一句放在后面,是有特殊用意的。

【群主】Don  10:15:54

我讲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的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同人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惜(相守),指出第一环节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求亲”,和昨天晚上说语言教学环节重“求亲”,都是出于一以贯之的思想。

【群主】Don10:17:51

做学问下断语时既要慎重,也要自洽,即尽量前后一致。当然不是为了前后一致而一致,而是说,如果以前的说法是经过周密思考的,以后有人质疑也可以置之不理。

【群主】Don  10:20:29

在写《语文味教学法》一书时,也有其他同志在校对我写的章节时,由于没有理解我的措辞用意而擅自篡改我的句子(当然有些意见是对的就不是篡改)。

【群主】Don  10:28:42

老一代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的书我读的不少,但只记得一句话——“教语文就是教思路。”

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

做语文教师,最大的本事,也是最需要养成的本事,不是批评课文、修改课文,而是理解课文作者为何这样写的深层用意(这一点作者一般是不愿意明说的,如毛泽东就不愿意回答一些专家对他的诗词注释提的一些文意理解方面问题,因为他一回答就坐实了,限制了诗句兴形象大于思想的功能)。

语文教师甚至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最大本事也不是批评修改学生的作文,而是理解学生作文遣词造句的用意——这一点,无数的语文教师,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都做不到,他们自以为是地在那里很认真的修改着学生的作文。但这些修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很主观的臆断甚或自说自话。

一个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否深切理解一个学生作文遣词造句的真正思路。理解了,就能产生对话,就能产生共鸣。

学生最不容易忘掉的,是作文本上语文老师给的这种对他的写作思路(包括遣词造句)有深切理解的批语。

【群主】Don  10:40:29

我到学校听课,常会翻翻学生作文,特别留心看其中老师的批语。为何特别留心看这些批语?因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层次,在这些批语中,暴露无遗,想隐瞒也隐瞒不了。

【群主】Don 10:46:03

如果仔细看我的文章中的这段话——“这一环节教学的情感态度任务,主要是激发教学主体对文本和教学过程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求‘亲’,即追求教学主体与文本、教学过程之间产生一种黏结力、亲和力。”就知道,我是经过审慎思考用的“求亲”,而没有顺着前文的兴趣说“求趣”。

【群主】Don 10:47:11

我这段话中,傻子都知道,后面说“求趣”易,说“求亲”难。

这就是我的思想有我的思路。

【群主】Don  10:54:44

像我2006年的“著名”散文《我们当年》,当时在深圳市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用这篇散文上课、参加教学大赛或命题的老师不少。我在《我们当年》中对女儿说了三句话,其中有一句是,你高兴的事不要跟我们说,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但你不高兴的事一定要和我们说。

可是深圳罗湖外语学校有个Z老师,此前一年得过深圳市工会教学比武第一名(她教的是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我是主任评委)。这位老师和我很熟,她看了《我们当年》,发来短信批评我说:“程老师,你写的不符合实际,你不理解我们做女儿的,我们做女儿的和你说的相反。”

这样解读文本,就不是一般的差。

我当时真是很生气——这样的老师,我怎们给她评第一名,当时瞎了眼了。

【群主】Don  10:56:58

她这是完全不懂情感逻辑。

不懂情感逻辑,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致命弱点。

【群主】Don11:05:17

女儿出嫁,做母亲的没有不舍不得的,但《触龙说赵太后》中,做母亲的却有一句不近人情的话,即希望女儿“必勿使反”。

想想,如果母亲对出嫁的女儿说,好好过,过不好也没关系,过不好回来。

做母亲的希望出嫁的女儿“必勿使反”,看上去很不近人情,但确是天下之至情。

【群主】Don11:07:51

后来我说过,我要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大会公开批评Z这样解读文本 ,Z托人说情,我也就算了。

其实我要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因为像她这样的语文教师,不少。

2017/12/15



 


最后更新[2017-12-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