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Don:

【群主】Don:
谢海华,原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部语文教师,后调到罗湖区教育局工作。现好像在哪个街道办工作。他曾主动申请参加首期语文味工作室,我开始也答应了他。后来上边限制工作室人数,我就没让他进来,并跟他解释。他很失望。后来我后悔了。此人进来,会是个想做事又能做事的人。
谢海华每天从特区报找一个病句,并撰文分析这个病句,已坚持这样做好多年,现在还在坚持做这件事。就凭这一点,就是个做学问的料。
他已不教语文,但还在关注语文味和语文味网。他很喜欢《【名家访谈】做理论型的实践家,或实践型的理论家——程少堂访谈》这篇文章,我并没有请他分享到他朋友圈,但他自己转发到他好几个朋友圈了。
对比一下语文味工作室,我要求转发到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至少分享到自己所在语文组。但这点小事,工作室有的人还不能落实。
我有空要检查一下工作室成员,是否已转这个访谈,起码要转到你学校去。
【群主】Don:
谢海华,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利目的,真喜欢语文味的人。
这样的人不多。
【吐槽】W(苏州):
已转苏州语文教师研讨群。
【群主】Don:
谢海华推荐语为:“这个访谈,问题提得很有现实性,回答答得很有启发性。因此热泪推荐给语文老师,以及关心语文教育教学的朋友们读一读!”
【群主】Don:
这个访谈里面谈的思想,对语文味工作室成员是老生常谈了,正像有人说的“听出茧子了”。
但是否入心,就是另一回事了。
【群主】Don:
谢海华等人喜欢我这个访谈,我想原因主要是——现在我们满耳听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假大空,或者没有多少头脑没有思想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话语,难得听见像我这样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识与胆识,又率性真实的放谈。对,就是放谈。仅仅就是我的放谈方式,就难得一见,不信你找个另外像我这样放谈的例子看看。
就凭这一点,参加语文味工作室,就没有白参加。总有一天你们会留恋这个。
【群主】Don:
我凡是有思考,几乎毫无保留发在语文味工作室。
不可能永远这样的。
【群主】Don:
严重建议L同志——
在《程少堂传》写到语文味工作室时,把我多次后悔没有留下谢海华一事,写进去,立此存照。
【冒泡】L(广州培正中学):
好。我也一直纳闷,为什么工作室没有吸纳谢海华老师。
【冒泡】L(广州培正中学):
语文味工作室,写满了太多教育感动。
【群主】Don:
我以前在工作室说过不止一次,工作室最后确定人选时,最大失误是没有让谢海华进来。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 。
【群主】Don:
谢海华还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形之课、我2007年4月28日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
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整理者。他花了整整一个五一黄金周的休息时间,整理出这篇两万余字的教学与领导专家评课实录。
当初要让他进来,六年光阴,他对语文味的热情,对我的学术境界的真诚向往,加上他的毅力,会在学问上成长得很好。
【群主】Don:
这种人不会是白眼狼。
【冒泡】L(广州培正中学):
我也相信。
【吐槽】L杭师大附中):
又读了一遍采访稿,倍感受教于程老师实在荣幸。
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