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979):由昆在楼上晒太阳,我们在楼下看由昆
——近四十年前陈景润夫人由昆印象
我和陈景润虽然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又可以说有点关系。
陈景润是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著名数学家。我是一个语文工作者,迄今没有读过陈景润的任何书籍和文章,也没机会见过陈景润本人。因此我和陈景润,可以说,除了都是人,其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像我这样出生于1950年代,在恢复高考后的头三年有幸考上大学的人,每个人又都和陈景润有点关系。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徐迟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加发编者按,头版头条刊发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当时的《光明日报》只有4个版,却拿出了两个半版面的篇幅,并且还是从头版整版开始,转载了《人民文学》杂志当年首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紧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许多家报纸和电台都转载和连播了这篇报告文学,大、中学教科书也纷纷收入此文,一时间,哥德巴赫猜想变成了风靡九州的名词。路透社当时发表的消息说:“有一名在一个显然没有实际重要的问题上取得进展的中国数学家,在这里已被提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报纸上对陈景润的报道,将使西方电影明星和政治家感到妒忌。”
正在农村老家做民办教师的我读到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像当时许多读者一样,自然受到强烈震动。它让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人可以对事业如此痴迷,做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如此重要,可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而天下闻名。
今年2月16日,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表40周年。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的影响,因此我们这代人都和陈景润有点关系。
我和陈景润有点关系,还由于我和陈景润的夫人由昆,有点“特殊”关系。
这个特殊关系是,由昆是我念大学时的校友。
我是1979年考入湖北大学(当时叫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湖北大学中文系是当时学校里最大的系。中文楼坐落在湖北大学正中间,是当时湖北大学最大的教学楼和中心点,学校有什么大型活动,海报都是贴在中文楼前的橱窗里。中文楼为长方形结构,像一个四合院,中文系、英语系、生物系、政治系等好几个系的学生都在这栋楼里上课。中文系在中文楼东面和南面的二楼和三楼上课,英语系在中文楼北面的四楼上课。英语系女生多,一下课,英语系的靓女们就在朝南的走廊里活动,冬天在走廊里晒太阳。中文系的同学本来就对英语系的靓女们有特殊兴趣,多位中文系有本事的男同学在英语系追到女朋友,令其他同学羡慕嫉妒恨,因此英语系的消息会很快会传到中文系来。有一天,中文系同学疯传陈景润的女朋友在外语系进修。并且很快,连陈景润女朋友的名字我们也都知道:由昆。
由昆是当时湖北大学英语系唯一的军人,只要由昆穿着军装在教学楼四楼阳台一出现,就会严重影响对面二楼三楼中文系的课堂教学秩序。我当时年纪较小,但只要由昆在对面四楼阳台晒太阳,我就一定抓住机会,跟中文系其他同学一道,在楼下仰着头看晒太阳的由昆。尽管由昆低调稳重,但当时毕竟是二十八九岁的熟女,丰满漂亮,穿着军装,怎么看怎么好看,很吸引人。我们也常常有机会,在校园里的路上正面遇见走在一群同学中间的由昆,或者在由昆背后放慢脚步跟着她,以便多看看她的背影。不瞒你说,在背后跟着看由昆的背影这种事,当时青春年少的我干过不止一次,哈!不过,当时我们跟在由昆背后看她,主要原因还不是由于她是美女,而是觉得看见她,就好像看到当时最大的明星陈景润一样。
刚才为写这篇随笔,我给我上大学就认识的校友、深圳市梅林中学一位英语老师打电话。这位英语老师是湖北大学英语系78级的,由昆就在她们班上进修。我问这位校友,当时你们知道由昆的身份吗?校友说开始不知道,后来慢慢知道由昆是陈景润的女朋友,大概一年之后由昆和陈景润结婚,就离开湖北大学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了解到,由昆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北京309医院进修,被同伴们拉去看正在这家医院住院治疗肺病的名人陈景润,相识相恋。1980年8月25日,由昆和陈景润在北京结婚。1981年12月他们的儿子陈由伟如期来到这个世上。1983年,在邓小平直接关怀下,由昆调到北京解放军309医院工作。1984年,陈景润在两次被车撞后查出患帕金森氏综合症,最终不治,于1996年去世。
陈景润去世时,由昆只有45岁。
我认为,陈景润的夫人由昆也好,杨振宁先生的现任夫人翁帆也好,她们都是有某种伟大品质的女性,而骂她们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庸人,其中不少是小人。
2018/02/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9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