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读
第三十三期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4年6月14日
从独语到对话再到众生喧哗
案例一:独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复习……,本节课的重点是……,注意这个/那个不能忘记……我考试肯定要考,今天的作业是……
案例分析:我们总在抱怨“填鸭式”教学的种种不好。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独语”教学依然存在,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性,是标准的机械性教学,在这类课堂上,学生很少、甚至不用思考,只需要听,然后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然而教师的主导不能成为专制,更不能是教师自己在演戏,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的助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体验,让自己乐教,学生乐学。
我尝试着去努力改变独语。
案例二:对话
同学们,明天就要放假了,你们会做些什么呢?(S发言),你想知道用英文怎么表达吗?现在让我们……你们觉得这节课那些需要大家注意和掌握的呢?
案例分析:
这一次,我始终都在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探究“你希望这节课怎么上?”这节课,我学会了倾听,在倾听的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去表达,“对话”告诉我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对话”可以让师生互动起来,可以为孩子多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快。
然而这种对话还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我想这肯定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唱英文歌——现在你可以在教室里找一个你最喜欢的位置,也可以去找你做要好的朋友,以你最惬意的姿势,一起来分享和感受这支歌的美丽。
这次我比再是所有学生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无表情地歌唱。当乐声响起的时候,有的学生迅速离开了座位;有的在“散步”;有的围成圈开始了心的交流;有的开始拥抱;有的静坐着,更多的学生在教室里动情的翩翩起舞。
案例分析:
英语学校,应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我努力去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神,努力让学生开心的融入歌唱,融入一切,我觉得众生喧哗是课堂上最美好的境界,即学生的思绪和言行都能围绕着你飞翔。
独语——教师首先示范句型,稍难时甚至可以自问自答。(平静)
对话——待学生理解后转为师生之间的对话,而后再逐步转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微动)
众生喧哗——“OK,like this.Pair work or make a dialogue”(沸腾)
我的思考
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我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去求证我真正想要的境界。否定独语,我找到了对话,否定对话,我拥有了众生喧哗,这个否定过程又恰好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
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更多时候应该是融合,你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后,就什么都有了。
我们要设法让学生遭遇英语,也就是把英语教学与生活结合,课堂教学不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英语,体验英语,如果学生不张嘴,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给予他们的刺激不够,在此我祝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你自己的众生喧哗!
(选自“教育再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