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四年间已写了999篇。第1000篇,是个值得纪念的大数,写些什么,这几天考虑再三,颇费周章。开始想写一下自己做学问35年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并拟出了提纲。但总觉得,有更重要的东西须要放在《少堂志林》的第1000篇写一写。是什么呢?想想,又说不出。
今天我总算明白了,这个须要放在《少堂志林》第1000篇写的,是“祖母的湾子”。
根据家谱上的记载,祖母靖氏,生于光绪癸卯年八月十四日午时,即1903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卒于1960年农历8月21日子时,公历是1960年10月11日,享年57岁。我在《 少堂志林(313):祖母的样子》中写过,祖母去世的时候,父亲抱着一岁多一点的我给祖母送终。我从小生性敏感,记事很早,但祖母去世时我毕竟太小,对给祖母送终一事我毫无印象。祖母去世的时候,我的姐姐已有四岁多。我问过姐姐,记不记得祖母平时的样子和去世时的情形?姐姐记事晚,说,不记得了。
小时候,我从未见到过祖母娘家人到我们家来过(也许曾有人来过,但我没有记忆)。偶尔听先父讲过他的一个舅舅的名字。但后来先父又告诉我说,那不是亲舅舅,他没有亲舅舅。大学毕业后,我曾多次起心,要找到祖母的娘家湾子,去看一看。由于种种原因,迄今都没有能如愿。
祖母的娘家,先父小时候当然是每年都要去的,至少春节拜年要去一次。据先父描述,他的家婆(老家方言,即外婆)家,和我的家婆家距离不远。我母亲没有去过祖母的娘家,但母亲回我家婆家时,有时会路过祖母娘家的湾子后面。尽管半个多世纪间,沧海桑田,村子多有合并与迁移,但要是先父健在时带我们去祖母的湾子,那就熟门熟路,至少大方向不会错,不用找就能寻到。可惜我没有抓住先父在世时的机会。
我2015年10月4日写的 《
少堂志林(314):祖母的湾子(存目)》,有题目没有内容,只有一句用括号括起来的文字:“(堂按:为怕忘记,这篇文章暂时存目。等待找到祖母的湾子,再写这篇文章。)”我后来还写过《 少堂志林(502):寻找祖母的湾子》。时间已然快过去三年了,祖母的湾子,还是没有找到。
在这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我想过很多办法寻找祖母的湾子。但兄弟间颇有些不同意见,有的甚至可能认为我是多此一举,无事找事。他们觉得,先父并无亲舅舅,祖母老家那边,已没有亲人的后裔了。另外,即使找到了祖母的湾子,又有什么意义?真找到了,说不定那些半个多世纪早无往来也不是祖母亲人的后裔,有时会来我们家添一些麻烦。
是的,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家现在和70年前、60年前、50前相比,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俗气点说,这个当年最穷的家庭,现在各家亲戚之间,境况变成最好的一家(没有之一),找到了祖母的湾子,那些半个多世纪没有来往,也非祖母亲人的后裔,有可能找上门来添点麻烦。不过也不一定吧?我们当年那样穷,父母也从未去找条件好的亲戚的任何麻烦。我1979年上大学时,连一把阳伞也买不起,三个亲舅舅有两个在城市里工作拿工资,其中一个是军官,一个在待遇很好的葛洲坝电厂工作,都有条件送一点红包支持一下,但他们一块钱都没有送,我也从未问他们要过经济支援,我还不是把大学读出来了吗?因此我认为,这些顾虑都是可以解除的。再说,找到祖母的湾子后,我们去看看那个湾子就行了,不和湾子里的人多打交道。
有兄弟说,你找到了接下来又怎么办呢?
我说不怎么办,能找到祖母娘家的祖坟的话,扫一下墓,找不到祖母娘家的祖坟,就看一看祖母的那个湾子。
那里不是祖母出生的地方吗?那些一百多年前甚至两百多年前漂洋过海的华侨,他们满口洋腔的后人还要回来寻根,我们的祖母去世只有半个多世纪,我们是她的孙子,我们这一代人怎么就不能找到祖母的出生地去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不找到,连现在健在的奶奶都是“是你妈不是我妈”的第四代,谁会有兴趣去找我们的祖母的湾子?
祖母的湾子,据母亲讲,应该在武汉市新洲区(原湖北省新洲县)肖桥村一带。今年春节期间,我在深圳,在网上找到肖桥中学校长和肖桥小学校长的电话,然后用手机反复联系他们。最后和肖桥小学的校长联系上了。这位校长听我说了事情的原委,热心地给我推荐了几个姓靖的人士的电话。我都一一作了联系。其中有一位,称他曾做过靖姓家谱重修的工作。我觉得,有希望了。
没有什么宏大的理由,我就是要找到祖母的湾子,好好看一看。
那里,是我们的“来处”之一。
2018/03/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04482.html